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石材早已走進平常百姓家。廣泛應用于地面鋪裝、櫥柜和家具的臺面裝飾。中央擴大內需和提高城鄉家庭收入的利好政策指引下,我國人均石材消耗量將有望大幅提高,成為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石材需求大幅增長將帶動石材行業進入石材品牌消費時代。
放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山東、廣東、福建等地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的軌跡說明,’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創新’意味著對各種桎梏和阻力因素的’革命’。只有敢于創新,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主動。如今,我國石材企業間同質化競爭趨于白熱化,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不耐煩’求新求變求發展,而是一味以低廉的價格取悅于客戶。如此一來,這種類似于’螞蚱也是肉’、’小富即安’的做法,不僅嚴重阻礙了石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到頭來也害了自己。
近年來,我國石材業發展日新月異,在東部沿海地區,一大批石材企業無論是從石材產品加工工藝、生產規模、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石材裝備的設計和制造等都可與國際相媲美。在石材業不斷發展的同時,石材資源也在不斷的減少,石材也越顯得金貴。在通山巨大的石礦資源引來了無數的石材業的入住。他們生產的超薄板、大規格毛板、光板等不僅不僅在暢銷國內外市場,而且規格板、板巖、文化石、復合板等石材產品還打入了美國大型超市。依靠著龐大的礦石資源,石材業順利的發展是必然的。
現代石材業應該是礦山開采與石材加工機械化、智能化的,石材產品標準化、規格化、功能化的,企業管理科學化、行業管理規范化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國際化的石質材料與制品加工業。各地石材企業在學習借鑒廣東、福建、山東等地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經驗時,不要跟在后面模仿、追趕,而應實施超越戰略,應根據我國石材業適應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實施產業升級。
毋庸置疑,當年石材業的輝煌是憑借資源優勢和創業精神創造的,隨著世界范圍資源成本的加大和更多優良品種石材資源的開發,新的發展機遇又一次擺在石企的面前。
國際市場競爭的壓力、適宜國際競爭環境的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的改革,為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創造了前提,但新的機制并不能自然形成,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制度創新,形成相應的利益結構。
在當今經濟社會,企業都離不開同業競爭。而利潤空間、發展空間的縮小,絕不能’歸罪’于競爭!企業陷入’同’的困境是因為缺乏’異’,缺乏求新求變的創新精神。因此,僅靠’吃資源’則不能為企業開辟更為廣闊的利潤空間和發展空間。當地新開發的珍稀品種如珊瑚紅、荷花綠、金香玉等僅賣到每平方米100多元,而啡網等傳統產品甚至賤賣到40多元。這是產品定位不準、小企業間同質化惡性競爭和產品加工質量水平不高等因素導致的直接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