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立基:致力于環境治理專利技術研發與推廣
發與推廣一:大氣污染治理專利——“一種自動除塵煙囪”
“一種自動除塵煙囪”,專利號:201520202181.6
工業燒煤是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改用清潔能源,增加工業生產成本,工廠難承受。“一種自動除塵煙囪”(專利號:201520202181.6)發明是在正常煙囪下方安裝一個煙囪自動除塵器,去掉燒煤產生的灰塵。
該發明的基本原理:
煙囪自動除塵器利用煙氣上升的力量,在自動除塵器內創造煙塵相互碰撞的機會,讓煙塵結成大顆粒;在自動除塵器創造的氣流平靜區內,大顆粒煙塵下沉,落于底部煙塵收集器。
該發明的主要優點:
1、 結構簡單,造價低
2、 不需外加能量和除塵物質,除塵成本低
3、 下沉的干煙塵可用于吸附工業廢水中的有害物質
研發與推廣二:水污染治理專利——“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治理方法”
該發明除能治理生活污水外,還是篩選高速降解耕地農藥殘毒的微生物突變種的天然實驗室。
1、篩選高速降解農藥殘毒的微生物突變種
很多土壤殘存農藥半衰期長,危害大,現有的治理方法需要的資金太多,沒有辦法治理大面積污染的耕地。
治理大面積耕地中的農藥殘毒只能靠微生物。自然界現有的大部分微生物對農藥沒有降解能力,少數微生物對農藥有降解作用,但降解能力很弱,不足以解決殘留農藥問題。解決殘留農藥必須依靠降解農藥速度快、能在田間大量生存繁殖的微生物突變種。半個多世紀前,世界上很多實驗室開始篩選這類微生物,現已篩選出幾個降解農藥速度快的微生物變種,但這些變種在大田的生存能力很弱,難在大田內發揮作用。
半個世紀的篩選工作告訴我們:第一、這類微生物盡管可以出現,但出現頻率很低,為獲得高效降解農藥的變種,必須加大誘變和篩選的微生物的數量。第二、需要在大田環境下誘變和篩選。
“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治理方法”(專利號:201010201082.8)發明就能滿足篩選降解農藥快的實用微生物變種的兩個條件。
“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治理方法”發明讓大量的群體有益微生物、農藥和有機物等集中在樹木根皮層內。根皮層內的農藥濃度越來越高,越來越不適于未突變的微生物的生存,但對能快速降解農藥的微生物變種,卻留下了生存空間和生存條件,突變微生物利用根皮層內積累的有機物快速繁殖。農藥濃度繼續增高,進一步篩選出降解能力更強的微生物變種……。
“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治理方法”發明讓無數樹木根皮層成為突變微生物篩選場所,這個場所的篩選能力遠超過全世界的微生物實驗室。同時,篩選環境與大田環境類似,獲得的微生物突變種容易在大田內發揮作用。
2、生活污水治理
“城市生活污水自然治理方法”發明,利用自然界多種治污方法,并創造各種治污方法最佳的治污環境條件。
利用的自然界治污方法有:土壤顆粒表面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等;群體有益微生物利用土壤顆粒表面吸附的有機物快速繁殖、快速降解;樹木吸收和利用污水中的礦質營養;樹木根皮層積累和貯存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成為篩選快速降解農藥的突變微生物的天然實驗室;群體有益微生物抑制或殺死污水和土壤內的致病菌。
創造治污染最佳的環境條件:通過群體有益微生物自動加注管,不斷加入群體有益微生物,讓污水內的有益微生物在種類和數量上超過致病菌;通過滲水溝的滲水縫創造微生物和樹木生存和作用的最佳水分和氣體環境。
該發明的主要優點:
1、 治污成本低
不需污水管網系統,不需污水處理廠,不需攪拌通氣,不需加絮凝劑,不產生二次污染,
只需在住宅樓下方的污水集中池內加入群體有益微生物,并把含有益微生物的污水通過滲水溝的滲水縫引入附近木本植物綠化帶土壤內。估算治污成本不足常規方法的三分之一。
2、治污效果佳
由于利用多種治污方法,每種治污方法都有各自的治污范圍,幾乎污水內的各種污染成分都能得到有效治理。污水在土壤內的停留時間很長,停留時間即治污時間,污水內的各種成分幾乎都能徹底治理。
3、治污促綠化
樹木得到生存最佳的水分、氣體環境和豐富的礦質營養,群體有益微生物殺死或抑制樹木的致病菌,樹木茂盛生長。
4、應用面廣
除可治理城鎮生活污水,還可治理分散的農村生活污水,亦可治理垃圾填埋場的垃圾滲出液。
5、樹木根皮層成為天然篩選降解農藥快的微生物突變種的實驗室
研發與推廣三:農田土壤污染治理專利
一、避免化肥污染——土包化肥系列專利
“內含化肥的土壤團粒制備機”(專利號:201110408388.5)
“一種持久高肥效有機無機復合肥制備機”(專利號:201220328517.x)
“一種土包化肥制粒機熱氣循環系統”(專利號:201220328536.2)
化肥的主要危害有三方面: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水體富營養化;土壤板結。
積累在土壤、水體、植物組織內的無機氮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無色無味易溶于水的致癌物質。由于我國連續多年大量施用化肥,自來水、蔬菜、水果、糧食內亞硝酸鹽含量都很高。這是我國癌癥大爆發的一個原因。
水體富營養化是湖泊污染的最重要因素。幾年來,我國在大湖治理上總計投入幾百億,至今效果不明顯,其根本原因是大量施用化肥。化肥問題不解決,湖泊污染就將延續。
我國絕大部分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板結,很多耕地嚴重板結。快速板結的原因有三,第一、大量施用化肥,殺死土壤內的微生物,而微生物是土壤團粒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連續多年不用或很少用有機肥,而有機肥是土壤團粒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缺乏這兩個基本因素,土壤團粒難形成。第三、踩壓和水淹都能大量損壞原有的團粒,而踩壓和水淹是農田難免的。由于以上這些原因,連續多年,我國耕地團粒破損速度大于形成速度,團粒越來越少,土壤由疏松的壤土逐漸變為板結土。
化肥的各種危害皆源自于易溶于水,由于它易溶于水,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由于易溶于水,才在水體和土壤內積累,微生物才有時間將無機氮轉變成亞硝酸鹽;由于易溶于水,才能在土壤水體內形成高濃度,殺死土壤微生物,阻礙團粒形成。
如果能降低化肥的釋放速度,讓化肥慢慢釋放,釋放出的化肥馬上被作物吸收利用,化肥的各種危害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降低化肥的釋放速度?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用塑膠將化肥包成小顆粒,希望用塑膠包膜降低化肥的釋放速度,60年代工業投產,這就是最早的控釋肥。
塑膠包膜能顯著降低化肥的釋放速度,但施在土壤中的控釋肥有兩個問題:第一、塑膠包膜很易破碎,破碎后化肥照樣隨水流失。第二、塑膠包膜對土壤等有危害,這種危害可能比化肥的危害更重。半個世紀過去了,控釋肥仍未在農田大面積推廣應用。
土包化肥與控釋肥的區別:第一、用難溶于水的土壤而不是塑膠包化肥,消除了包膜材料的危害。第二、包膜內的化肥仍與難溶于水的土壤混合在一起,顆粒碎碎后化肥仍能慢慢釋放。
生產土包化肥必須解決兩方面問題:第一、如何讓黃土變為難溶于水?第二、如何連續、批量、低能耗、低成本生產質量穩定的土包化肥?
鄒立基的三個土包化肥專利解決了以上兩方面問題。這三個專利分別是:“內含化肥的土壤團粒制備機”、“一種持久高肥效有機無機復合肥制備機”、“一種土包化肥制粒機熱氣循環系統”。第一個專利生產的土包化肥顆粒小,每個顆粒內含的化肥量少,適用于生長期短的作物的氮基肥和所有作物的磷鉀追肥。第二個專利生產的土包化肥顆粒大,每個顆粒內含的化肥量多,適用于生長期長的作物的氮基肥。第三個專利循環利用土包化肥生產過程中釋放出的廢氣中的熱量和化肥蒸汽。
土包化肥系列專利發明的主要優點:
第一、連續、批量、低能耗、低成本生產質量穩定的土包化肥
上面不停進料,下面不停出產品,而且顆粒大小、內含化肥量、包殼厚度等都穩定一致。
第二、生產和施用過程中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危害
生產在密閉的設備內進行,循環系統也在密閉設備中循環利用化肥蒸汽和熱量,對環境幾乎沒有污染,也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施用土包化肥,增加農業產量,但不污染環境,不危害人體健康。
第三、經濟效益突出
土包化肥世界首創、增產幅度超過化肥、生產成本低、生產和施用對環境皆無污染,這些決定了它的經濟效益極高,而且很容易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應用。世界耕地面積207億畝,如果每畝耕地用100公斤土包化肥,每噸土包化肥利潤1000元,全世界每年利潤:
207億畝×100公斤/畝×1000元/噸﹦2.07×104億元
二、農藥污染治理發明
我國是世界上農藥污染最嚴重的國家,農藥平均畝用量是發達國家的2.5—3倍,有些地方高達5倍。
不僅用量高,還生產和使用國外禁用的多種劇毒農藥,例如六六六,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停止生產和施用,我國八十年代也停止生產和施用,但至今仍有生產和施用。這些禁用的劇毒農藥有些對人體和鳥類等危害過重,有些半衰期很長,它們既危害當代人的健康也危害后代人的健康。
農藥污染治理包括兩方面:第一、減少農藥施用量。第二、快速降解土壤殘存農藥。
為此鄒立基研發推廣減少農藥施用量——“一種防治植物土傳病的方法”(專利號:201010264889.6)
該發明的基本原理:
由于連續多年大量施用農藥,土壤內的群體有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土壤內病菌泛濫,現在我國大部分作物(含糧食、蔬菜、水果)病害都是土傳病。土傳病病菌在土壤和作物秸稈內,有些土傳病病菌在作物收獲后變為休眠狀態,可在土壤內存活多年。種子萌發后,休眠病菌在根分泌的特種有機物的誘導下解除休眠,進入根韌皮部,沿篩管上升,危害作物。
由于土傳病病菌在土壤和作物韌皮部內,特別是休眠狀態的病菌,農藥很難殺死。農民用劇毒農藥并加大劑量,其結果,不僅沒有殺死病菌,相反病菌獲得抗藥性,越整越糟,土傳病越來越嚴重。
治理土傳病的最有效和最好的方法是用群體有益微生物。所有微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能:釋放抑制或殺死其它種類微生物的抑制物質。群體有益微生物和致病菌在不同的環境中生長和進化。群體有益微生物主要在畜禽糞便內生長和進化,長期的共同生存讓它們適應了彼此的抑制物質。但致病菌在動物尸體或動物活組織或植物活組織內生存和進化,不適應群體有益微生物的抑制物質。致病菌和群體有益微生物見面后,不是你抑制或殺死我,就是我抑制或殺死你。究竟誰抑制或殺死誰,取決于數量和環境條件。
群體有益微生物通過三方面有效防治各種類型土傳病:通過釋放的抑制物質抑制或殺死土傳病病菌;通過及時降解根分泌的各種有機物,阻礙病菌解除休眠;通過在根表面形成保護膜,阻止病菌進入根組織。
“一種防治植物土傳病的方法”專利用簡單易行的方法,保證作物從萌發到收獲,根周圍都有足量的群體有益微生物的保護,從而有效防治各種類型土傳病。
該發明如何防治果樹土傳病?
在所有作物中,土傳病危害最重的是果樹,果樹常見的爛根、爛皮、葉黑斑、果實黑斑等大部分都是土傳病。
果樹是多年生植物,土傳病病菌除存在于土壤內,還大量存在于果樹的韌皮部內,農藥難進入韌皮部。防治果樹土傳病除用“一種防治植物土傳病的方法”專利抑制或殺死土壤內的土傳病病菌外,對已經患病的果樹還應采取類似輸液的辦法,將鏈霉素等抗生素輸進韌皮部內,抗生素在韌皮部內上下左右傳遞,殺死篩管和韌皮部內的病菌。
由于死亡的枯枝敗葉內亦含有大量病菌,及時收集和燒毀枯枝敗葉也是果樹土傳病防治必須的重要手段。
- 河北西柏坡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除塵器設備中標公告...(2024-10-16)
- 內蒙古維拉斯托礦業有限公司除塵器設備招標公告(2024-07-16)
- 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除塵器設備中標公告(2024-06-11)
- 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除塵器改造項目中標公告(2024-04-30)
- 新疆天業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環保除塵裝置招標公告(2024-04-12)
- 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除塵器布袋中標公告(2023-07-31)
-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除塵器設備招標公告(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