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侵襲實體經濟之際,企業都開始經歷“冬天”的考驗。
那么,讓常山人引以為豪的軸承業還好嗎?
5個月前,SKF公司在大洋彼岸發布公告稱,SKF收購美國皮爾軸承公司及其位于中國新昌和常山的生產基地——業內人士稱:常山軸承業進入“三國時代”。
12月1日,記者在常山采訪時發現,“冬天”里,“三國演義”的表層之下,常山軸承業蓄勢“通關”的格局正在浮現——政企科研等多方正在合力破除總量不大、技術含量不高和科技嚴重不足的三大“關口”。
熱火朝天的“中商”
走進常山工業園區內的浙江中商汽車公司,看到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情景:一批員工正在接受培訓;改裝基地里焊火閃閃,十來位工人正在緊張地改裝槽罐車……
“別的企業都是減員,我們卻在招人。”“中商”董事長鄔望云相告,去年7月落戶常山,公司短短一年時間里,完成了占地60畝的汽車改裝基地建設,計劃春節期間進行設備安裝,節后正式投產,屆時將形成了生產8000臺以上專用車、整車銷售2000臺,銷售收入預計可達6億元。
省“山海協作”重點項目、“中商”汽車除了自身完成國家3C認證、建立了國家汽車公告制(已獲得新上車輛公告60多個)外,今年9月還與中國重汽設立4S中心,常山四省通衢的優越的區域位置,還吸引了一汽、二汽、江淮汽車等國內重卡巨頭拋來“繡球”,鄔望云不無自豪地說:“再建5個4S中心,國內五大品牌的卡車超市會集常山,專用汽配加工生產集散地呼之欲出,這對常山現有軸承業、汽配業和加工業將是一場產業革命。”
緊盯差異化競爭的“四通”
“狼”已經真的來到了家門口,作為常山軸承業的龍頭老大,浙江四通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如何應對?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官方網站顯示,10月份“四通”的出口銷售增量與總量,均躋身全國前30強。1967年建廠的四通在上世紀80年代前為浙江省內三家軸承廠之一。1998年產權制度改革后,短短的幾年,企業資產已達到3億元。
總工程師徐振撥告訴我們:SKF落地常山,是會對業界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和對手不同的是,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四通”主要市場并不在歐美的汽車業,而是世界各地,主攻的是中、低檔產品。差異化競爭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另外,近幾年企業每年技改投入上千萬元,形成了3000余萬套產量,銷售收入2億多的規模。“特別是圓錐軸承的發展上我們有自己的優勢。”靜悄悄的跨國“巨鱷”(小標)
常山皮爾軸承雖然成了跨國“巨鱷”的一個基地,在該公司門衛老汪的眼里,這里的變化靜悄悄。
(源自:衢州新聞網)
“月頭兩天還是安排休息。”老汪在皮爾軸承工作了8個年頭,他說旺季時,一個月能看到20多個集裝箱產品運出,“公司里現在還是那些老員工,我基本上都認識,沒看到啥新面孔。上海總部的人是不是經常來?這個我們不清楚,他們來了也是坐廠里的車,不用到門崗上登記的。”
12月2日,記者撥通一位公司高管人員的電話,他說,目前在上海商談重要事項,采訪需要聯系公司辦安排。
縣軸承產業發展辦人士介紹,SKF其實已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據了解,原皮爾公司的高管,如今只負責生產任務的執行、原材料的供應等工作,策劃、資金等方面已由上海總部負責。另外,上海總部還在清理以資產作抵押的銀行貸款等做法,也會給業內企業帶來思考。”
蓄勢待發的“生力軍”
“通關”,主力軍是企業和員工,“生力軍”是年青人。
全省第一家專門培養軸承產業技術工人洛陽軸承技工學校常山分校,從去年10月掛牌以來,洛軸已派出5批教師來常授課。上周剛剛回豫的柴繼東是第二次來校,為近百名學員上“軸承套圈磨工工藝”等2門課程。來自金華的老板聞知專門送親戚來校,他的親戚小王說:“這里學的技術比我需要的高深了些,我得去學會車、鍛工,再來學。”
學校一位負責人坦言,從以往的統計來看,學校三成畢業生留在本地,而軸承班明年走出校門的這批學生,會隨著常山軸承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程度越來越受青睞。
鏈接:瑞典SKF公司始建于1907年,在滾動軸承業務領域是全球領先的供應商,憑借其100多年來在軸承和軸承單元、密封件、潤滑系統、機電一體化和服務等五大平臺的經驗和專業技能,SKF已發展成為一家知識型公司。2007年,SKF年銷售額超過585億瑞典克朗。
(源自:衢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