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獲悉,截至目前,內蒙古70%的在產煤礦完成智能化建設,智能化煤礦數量、產能分別達到209處、10.87億噸/年,正在運行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達到281個,煤礦生產向高效、安全、綠色方向持續邁進。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區煤炭開采機械化率已達100%,智能化煤礦產能全國第一。281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高效運行,44處露天煤礦積極開展無人駕駛試驗,370臺無人駕駛車輛馳騁在礦場。
作為國家能源煤炭板塊主力生產單位,國能準能集團不斷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提檔升級,在智能穿爆方面,依托數字化采礦設計軟件、遠程操控鉆機等先進技術,成功實現了智能穿爆,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與安全生產水平;在智能洗選方面,建立了國內首個千萬噸級選煤廠成套數據標準,填補了選煤行業空白。
作為大唐集團首個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龍王溝煤礦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科技創新工作,建成智能綜放、智能掘進等十大類98個智能化子系統,主要機電硐室實現無人值守,主要生產經營環節實現減人提效,主要危重作業實現機器替代,勞動定員減少了56%,產能大幅增加50%,成為全國第一批47處智能化中級示范煤礦。
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自2019年以來,實施了276項建設項目,總投資達8.6億元,覆蓋了多個生產環節和工作場景。其打造的"堯光一號"智慧礦山綜合管控平臺,實現產業信息實時匯聚共享。在采裝運輸環節,該公司百余臺無人駕駛寬體礦卡24小時常態化運行。在輔助生產環節,該公司已有40座變配電站實現無人值守等多項應用,顯著降低了人力成本與安全風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煤礦從"人控"到"數控"升級,從"自動"到"智能"提速,內蒙古正快速搶占煤炭行業"智"高點。對全區智能化煤礦下一步發展,內蒙古自治區明確了四大任務:一是明確建設目標,推動智能化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快提檔升級,要求2025年底前,I類井工煤礦和服務年限超10年的大型露天煤礦完成智能化提檔升級;三是創新建設模式,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地區和企業的模式;四是強化研發運用,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聯合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