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古丈產業開發區曉光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方解石乘著皮帶機有序進入均化料倉。
“地方有礦,企業有技術,幫助我們實現礦業綠色轉型發展。”湘西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隆立新告訴記者,曉光公司致力于生產新型建筑材料、3D打印基礎材料以及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安全環保無污染。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創造稅收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千個。
湘西州礦藏資源豐富,素有“錳都釩海”之稱。然而,過去長期無序開采導致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湘西州圍繞建設錳鋅釩國家戰略資源保障區、礦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范區、礦產業精深加工轉型升級引領區,引進國內首條移動泡沫保溫制磚生產線、年處理30萬噸錳渣、綜合利用含鋰粉末制取碳酸鋰新材料等綠色環保項目,推動礦業綠色轉型發展。
走進花垣縣龍潭鎮雙坪村,只見株株桑樹隨風搖曳,放養的牛羊雞鴨怡然自得。該村在350余畝的廢棄尾礦庫上發展林下經濟,不僅極大改善生態環境,每年還為村民們增加務工收入50萬元,為村集體增收7萬元。
20世紀粗放的“發錳財”讓花垣縣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2021年以來,花垣縣累計投入10億元進行生態環境修復,目前已完成礦山覆土復綠1.45萬余畝,在關閉的尾礦庫及礦坪上種植8000余畝蠶桑,1195個礦硐實現永久性封堵,與中南大學等高校合作開發錳渣綜合利用技術。
湘西州深入推進礦業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錳三角”治理4項牽頭任務達到時序進度要求,花垣縣6個整合鉛鋅礦關閉到位,生態修復整治578.85畝,全州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26家。污染少了,生產效能卻提升了。2024年,湘西州錳系產品出口增長12%,礦業經濟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