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寧夏交投烏瑪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部長葉鋒怎么都沒有想到,他“摸著石頭過河”的工業固廢“再就業”得到交通運輸部專家的首肯和全國同行的實地參觀學習。
寧夏地區工業固廢種類齊全、產生集中、儲量豐富,易于實現多類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為開展工業固廢道路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優勢條件。但工業廢料“上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先,在路基采用煤矸石代替部分砂石料。”葉鋒笑著說,剛開始也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后來“漸入佳境”。經過了2年多上萬次試驗,無數次數據對比及試驗路段的鋪設,最終確定了煤矸石、粉煤灰、廢鋼渣等8種工業固廢加入的比例。
在石嘴山市烏瑪北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工地,路面施工機器轟鳴,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路面攤鋪工作有序推進。伴隨著攤鋪機轟隆隆的作業聲,摻雜著廢鋼渣的瀝青混合料被均勻地攤鋪在路面上。
“每新建1公里高速公路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量約6.2萬噸,替代水泥用量約1200噸,替代碎石集料1.1萬噸、路基填料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噸。”寧夏交投烏瑪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萬福說,烏瑪北高速公路全線長57公里,除橋涵13公里外,實現44公里路基路面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已“吃掉”工業固廢300余萬噸,減少碳排放量約7500噸,是全國在建工程中利用固廢種類最多、結構層位應用最全、利用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實現了工業固廢“全路段、全斷面、全層位”利用。
近年來,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成立自治區級固廢資源道路化綜合利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固廢應用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近10項;立項地方標準6項,形成《鋼渣道路化梯級綜合應用技術》等關鍵技術10余項。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說,寧夏公路建養領域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歷經探索研究、技術革新、工程驗證、規模化示范等階段,從過去零星單一應用到目前的綜合利用,使工業固廢利用種類、技術、應用場景、利用量得到全面發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