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夯實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基礎,按照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近日,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將在全省范圍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本次資產清查范圍包括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海洋等七類自然資源資產。

河北滄州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省首例擁有“戶口本”的自然資源
本次資產清查著力解決資產底數不清的問題,將查清實物量和核算價值量作為首要目標。同時,從資產管理和履行所有者職責需求角度,將使用權狀況納入資產清查工作。
查清實物量。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在全省范圍內,利用全國國土調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確權登記、全民所有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全國耕地資源分區分類評價、礦產資源儲量數據庫、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海域海島動態監管系統、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數據、分等定級、水資源公報、各類自然資源專項調查等成果,全面掌握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數量、質量、用途、分布等實物屬性信息。
核算價值量。收集交易價格、收益、成本等價格信號,結合基準地價、非油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國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系統等成果,按照基準時點,結合各類自然資源資產國家級清查價格體系,建立全省統一的全民所有農用地、建設用地、礦產、森林、草原、海洋資源資產省級清查價格體系,形成價格空間化成果,核算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海洋等資源資產經濟價值。
理清使用權狀況。在地籍調查、確權登記、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全國礦業權登記信息及發布系統、海域海島動態監管系統、海域和無居民海島審批臺賬等成果基礎上,理清使用權主體及其類型、來源、年期、權利變化、合同價款等信息。重點理清國有建設用地、國有農用地、礦產、海洋資源資產使用權狀況。其中,省本級重點查清省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建設用地使用權狀況。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6年6月,我省將通過融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確權登記、土地市場監測監管、自然資源分等定級估價等成果,查清資產實物量,核算價值量,摸清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底數;結合地籍調查、確權登記等工作進展,逐步理清使用權狀況,在自然資源底圖基礎上,初步形成包含實物量圖層、價值量圖層、產權圖層等共同構成的資產“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