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就《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規劃》提出,著力把青海省建設成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態源保護區、維護國土安全和支撐“一帶一路”的戰略保障區、高原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示范區、民族團結和諧美麗家園。到2035年,青海省國土空間保護水平大幅提高、國土空間開發效率顯著提升、國土空間支撐能力穩步增強、國土空間品質持續提高、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全面建成,全面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基本建成安全、綠色、開放、協調、宜居、智慧和富有競爭力的美麗國土,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青海提供空間保障。
《規劃》提出,基于青海省資源稟賦和高原地理特點,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及各類安全底線。到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9.64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同時,《規劃》提出,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劃定洪澇等風險控制線以及綠地系統線、水體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和基礎設施保護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空間底線。
《規劃》提出,進一步優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布局,有序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升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奠定基礎;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資源規劃建設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保障風光水儲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著力提升清潔能源生產、存儲、消納和外送能力,全力形成安全綠色的能源保障體系,穩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以“雪域凈土、山宗水源”為特征,加強河湟村落、綠洲農莊、環湖牧村、多彩藏鄉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高原美麗鄉村風貌引導,強化高原大尺度自然景觀的完整性、原真性保護,著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糧食供給和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實施耕地整理開發和戰略儲備,拓展農畜產品生產空間,支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
《規劃》融合了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和空間管控要求,是青海省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反映了青海發展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