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發的高鐵軸承,試跑50萬公里后,將正式投用。”7月26日,黃石市今年第3次項目拉練,位于下陸區的人本高端裝備軸承項目負責人現場介紹說,“此外,我們研發的盾構機軸承可替代進口,已進入中鐵集團采購名單。”
上半年,黃石市工業增長領跑全省。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居全省第1位。34個工業增長點達效,其中8個過10億的增長點新增產值164.2億元,帶動GDP增長7.5%,居全省第1位。

銳美汽車年產5萬噸汽車零部件項目。
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
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黃石經開區·鐵山區,投資18.9億元的整機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主要生產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設備,是聞泰科技產品集成業務板塊輻射全球市場的重要生產基地。
“通過引進四軸機器人、單線體自動化等設備,實現貼片、測試、整機組裝智能一體化生產,自動化率達到65%。”項目負責人介紹,榮耀、三星等品牌的高端機型,以及智能手表,均在此基地生產,“達產后,可年產智能終端2000萬臺,電子器配件4800萬臺套,年營收50億元。”
上半年,黃石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等行業產值分別增長29.6%和99%,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位于大冶湖高新區靈成工業園的銳美汽車年產5萬噸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今年5月建成投產,建有輕量化汽車零部件鑄造及機加工產線15條,生產的機殼、箱體、鋁合金一體副車架等,應用于華為智界、比亞迪、理想等車型,“今年已到手訂單4億多元,國內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商都是我們的客戶,電機外殼國內市占率達20%。”項目負責人說。
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利用資本市場的可轉債我們募集資金4億元,上馬了硫酸鉀、超級氫氧化鋁兩個項目。”來到西塞山工業園,上市公司振華化學董事長蔡再華向拉練人員介紹。
鉀肥是植物生長必需肥料,但果樹比較忌諱傳統氯化鉀肥料中的“氯”,看準果園經濟的蓬勃發展,振華化學將新項目產生的副產品元明粉加工成硫化鉀,“元明粉每噸380元,做成硫化鉀后每噸3800元,增值10倍,還實現了循環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年產值3億多元、納稅4000多萬元的項目,占地僅2畝。一棟6層建筑,物料從高到低自動流入產線,能耗降低20%,用最少的土地,創造畝均1.5億元的巨大價值。
作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市,陽新富池鎮規劃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內,華新環保協同處置項目、媧石綠色環保材料項目、百侍恒環保科技項目比肩而立,從源頭上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媧石水泥投資16億元,建設兩條1000萬噸/年機制砂生產線,將各品類灰巖吃干榨凈,實現“廢石、廢渣、廢水”零排放。
百侍恒環保科技年處置廢舊線路板2萬噸、PCB鉆孔粉塵1萬噸,利用廢樹脂生產新型建材7.5萬噸。
“利用華新水泥黃石工廠生產線,協同處置15個類別的危險廢物,設計處置能力15萬噸/年,實現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輕量化、資源化處理。”華新環保協同處置項目負責人介紹。
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
“智慧接單、科學分揀、檢驗查視、洗滌消毒、自動收衣、無感送達。”在黃石港江北工業園,斯博特麗雅洗滌有限公司的共享潔凈工廠,讓拉練人員大開眼界。
公司負責人介紹,工業園與花湖機場一江之隔,依托京東、順豐等快遞公司,可承接全國各地的皮草、鞋服洗滌業務,年洗滌量達800萬件,補齊城市公共服務短板。
同樣位于該園的華服電商供應鏈項目,由廣州蔓嘉服裝有限公司投資,是知名的服裝出海企業希音公司的合作商,“采用希音‘小單快反’模式,每單1000至2000件,15天可以出貨。”公司負責人說,黃石是紡織名城,產業工人多,加上鄰近花湖機場,出口貿易很便利。
作為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先行區,在黃石科技城,大唐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裝備云、紡織云、清潔云、康養云、電子信息云……遍布四周大屏,數字經濟賦能黃石產業轉型和新經濟新業態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