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正在各地推進。國家明確,全面實施綠色勘查,嚴格執行綠色勘查有關標準規范,全面提升綠色勘查技術方法、裝備水平。
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日前發布《關于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全面實施綠色勘查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健全綠色勘查標準體系,在生態保護紅線內實行更加嚴格的綠色勘查要求,加強項目場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
《通知》要求,各地要將綠色勘查措施落實和項目場地生態環境恢復情況作為地質勘查項目驗收重要內容,不符合規定的項目(野外)驗收不予通過。
傳統的地勘活動可導致植被和地表的擾動或破壞、地表水地下水影響、油污污染、排渣場占地、揚塵等。礦業專家介紹,以地勘工程施工為例,鉆探工程施工及大型設備搬遷需修建便道、平整機臺或作業場地,對地表土壤及植被有一定程度破壞。施工中會形成一定廢渣、廢水和廢氣的排放,機器漏油等對環境造成污染;封孔不當造成對地下含水層的影響。
此外,地震勘探在陸地主要是對植被景觀、土地、淺層地下水、構筑物有一定的影響;野外工作車輛、機械設備通行。對植被草場林地的碾壓砍伐會造成一定破壞;駐地人員生活產生的垃圾等廢棄物。不規范管理和處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據了解,近年來,個別地方因地質勘查和礦產資源開發不規范破壞生態環境的案例被曝光。如內蒙某煤礦在勘查和開采過程中未按照要求進行生態恢復,導致礦區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地表植被大面積受損;河北某鐵礦在勘查和開采過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導致廢水直排,嚴重污染了周邊的水體和土壤。
青海省礦產資源豐富,但生態環境脆弱。據當地地勘部門介紹,2016年,青海省率先在全國推進綠色勘查,先后制定、修改完善了綠色勘查管理辦法和地方標準,2021年還創新利用高分遙感、無人機、野外實地相結合的“空天地”一體方式進行監管。

依據《青海省地勘單位業績信譽考評辦法》,青海省每年都要對省地勘項目承擔單位從工作質量、工作任務完成、成果報告編審、地質勘查成果、地質資料等五個方面,進行業績信譽考評,并將考評結果作為年度地勘項目論證、招標、比選評分的依據,優選勘查技術力量強、業績信譽好、環保措施落實到位的勘查單位承擔勘查項目。
目前,青海所有的省級財政資金項目在項目實施前,都必須按照綠色勘查辦法及規范的要求,編寫綠色勘查方案,針對不同微景觀分區中的道路和各類工程及場地,制定切實有效的環境恢復措施。
業內專家表示,要進行綠色勘查,就必須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這將直接導致勘查成本的增加。“勘查成本的加大已成為許多地方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難以推進的重要因素。”如高寒草甸草原植被恢復費標準為2890元/畝,實際恢復費用則達到6000元/畝左右,這還不包括工作區道路修建、為當地修建道路等成本。
上述《通知》提出,各地要加快落實《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細化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綠色勘查地方標準,為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實施綠色勘查提供明確依據,支持和鼓勵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開展綠色勘查標準建設。財政出資的各類地質勘查項目,勘查實施方案中要明確綠色勘查具體措施。新出讓的探礦權,要將礦業權人綠色勘查義務在合同中載明,并在勘查實施方案評審中,對綠色勘查措施進行嚴格把關。
《通知》提出,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要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關地質勘查項目實施中,優先采用遙感、物探、化探等對環境影響小的地質勘查方法,必要的坑探、槽探、鉆探、硐探要符合綠色勘查有關標準規范。在森林、草原、濕地地區盡可能減少使用坑探、槽探,鼓勵使用以鉆代槽、一基多孔等探礦手段。
在生態保護紅線內也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綠色勘查要求。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同期公布的《生態保護紅線內礦產綠色勘查要求》明確,要根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不同場景采取針對性的綠色勘查方法和裝備。比如,模塊化全液壓鉆機、便攜式鉆機進出場,不修路,使用現有道路或采用人力、畜力工、卷揚機、索道、無人機、直升機搬運鉆機材料。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定期送往垃圾處理地。采用環保材料堵漏或下入套管等方法進行孔內防漏處理。
上述專家表示,為滿足綠色勘查的需要,現行項目預算費用標準應進行調整和完善,在預算中單獨列出環保措施費用,用于支付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開支。鼓勵使用先進的綠色勘查技術和設備,通過提供技術補貼或優惠貸款來降低企業采用新技術的成本。鼓勵企業在勘查過程中采用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和方法,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綠色勘查提供制度保障,并確保預算費用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