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在2024年甘肅省礦業權出讓項目推介會上獲悉,甘肅省自然資源廳擬出讓109宗非煤礦業權出讓項目,共同開發利用好沉睡的資源“寶藏”。
甘肅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目前,該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90余種,鎳、鈷等12種礦產資源儲量排名全國第一。國家確定的36個戰略性礦種,甘肅省查明的儲量有29種。

6月21日,在甘肅省礦業權出讓項目推介會上展示的錳礦石。
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馳表示,舉辦本次推介會,旨在向全社會宣傳推介甘肅礦產資源,推進礦業權常態化公開出讓,全面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供給質量,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甘投資興業,繁榮全省礦業市場,助力甘肅省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日,來自酒泉、隴南等市“推介官”亮家底,推介當地礦業項目落地政策支持措施及營商環境優勢,對礦政管理、礦山安全生產許可政策開展了詳細解讀。
此次推介的非煤礦業權出讓項目有玉門市紅柳疙瘩銅金礦普查、迭部縣卡曼金礦普查、岷縣番白坡東金礦普查、西和縣史家山銅金礦普查、永昌縣奇峰山鐵多金屬礦普查、肅北縣孤山北金多金屬礦普查、肅北縣天青山鉛鋅礦普查等109宗。
作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樞紐節點和西部重要能源資源基地,甘肅歷來高度重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在上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累計投入151.59億元,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圈定找礦靶區396處,基本實現基巖區全覆蓋。
礦產資源是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王馳說,經過勘查,甘肅發現大中型礦床89座,新增煤炭147.99億噸,金54.25噸,鐵礦石2.83億噸,資源潛力優勢加速釋放,礦業經濟“壓艙石”作用凸顯,全省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隴原大地先后發現并建成了白銀廠銅礦、鏡鐵山鐵礦、金川銅鎳礦、玉門油田、長慶油田、窯街煤田、華亭煤田、靖遠煤田、廠壩鉛鋅礦、李壩金礦、早子溝金礦等一大批大型礦山,奠定了甘肅礦產資源大省的地位。
據介紹,2022年以來,甘肅省通過公開競爭方式大力推動礦業權出讓常態化,累計出讓礦業權458宗,形成出讓收益472億元。已出讓的礦業權,將拉動后續投資700億元以上,預計增加工業產值2000億元。
綠色發展,是甘肅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和發展“底線”。王馳說,多年來,甘肅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產勘查開發全過程,在全國率先創建綠色礦山標準體系,相繼建成了45座國家和省級綠色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