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成為資源富集地區的重要發展方向。霍林郭勒市作為內蒙古東部重要資源型城市,在開發煤炭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疏干水凈化處理、棄煤干選等資源節約利用新路子,全面助推礦產資源節約發展。
在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站,從坑下生產現場蓄水池抽取的疏干水正通過管道流入疏干水凈化處理系統中的第一站原水調節沉淀池,后續這些疏干水會經過加藥沉淀、刮泥、沙箱過濾等工序成為符合《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再生水水質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綠地灌溉水質標準》的工業用水進行儲存和使用。

工作人員正在對疏干水沉淀情況進行檢查
“2017年之前,北露天礦除用于灑水降塵外,多余疏干水就都排放了。2018年北露天煤礦高度重視水資源利用,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開展了疏干水處理的可研和設計,立項建設疏干水凈化處理站,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疏干水經凈化處理后,懸浮物每升小于10毫克、COD每升小于20毫克,過濾后的水可以用于綠化復墾,電廠冷卻用水等方面。”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生態環保部技術工程師席春梅說。
據了解,北露天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單套處理系統設計能力150立方米每小時,日產水量最高2500立方米。2019至2023年,疏干水凈化處理站平均年處理量44萬立方米,其中經過管網輸送到電廠冷卻用水36萬噸,用于北露天煤礦生態復墾綠化用水4萬噸,用于生產現場灑水降塵用水4萬噸。其中部分未經過凈化處理的疏干水也可直接用于生產現場的灑水降塵用水,2019年至2023年共計31萬噸。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站的建設不僅能使廢水回用,同時也解決了直接排放污染環境等問題,達到疏干水綜合利用和水資源節約的目的。

北露天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站
除水資源循環利用外,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在棄煤利用方面也采取措施,提高利用率。北露天煤礦煤種為中老年褐煤,是較好的動力用煤,平均發熱量在每公斤3100千卡以上。多年來,受煤層復雜,開采技術有限等多方面因素,每年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一部分雜煤,無法作為煤炭資源使用。為提高煤炭資源回收利用率,2020年,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組織編制了《干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采用“X射線智能干法選煤+干法選煤聯合工藝”對雜煤進行分選,并建立了分選規模為每年150萬噸的選煤廠。經過分選,每年可有效回收精煤50萬噸,分選后的精煤熱值由原來的每千克2100卡提高到每千克3000卡左右。
“我們將分選后的精煤運往本地電廠發電以及供熱,經過去年一年的運行,分選煤廠每年可直接及間接產生經濟效益約7000余萬元。煤炭分選項目既回收了煤炭資源,也使排棄物料中可燃物含量降低,節省了排土空間,減小排土場自燃概率,同時順應了當前煤炭資源開發政策及環保政策的要求,實現了節約資源和經濟效益雙贏。”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生產技術部主任鄒天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