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河道采砂管理不規范、無序開采、砂料侵占河道等問題突出,為徹底整治河道采砂亂象問題,全面依法規范河道采砂,針對存在的亂象和問題,臨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于1月23日至3月5日,對河道采砂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工作。
日前,記者走進臨滄市境內以南汀河、小黑江為主的部分河流,就集中整治進行蹲點采訪。
沿著南汀河、小黑江流域走訪,記者看到,通過集中整治,南汀河、小黑江河道變得更通暢,水更清、岸更綠,群眾農作、出行更加便利,河道沿岸煥發出新生機。
“以前,無序開采砂石,河水渾得不行,現在好了,河水清澈、透亮”“灰落在莊稼地,莊稼長勢不好,還不衛生,采砂場關閉后揚塵小了,我們勞作也更加方便了。”“河道修復后莊稼灌溉很方便。”“現在岸邊郁郁蔥蔥,看著養眼,還能防洪……”采訪中,當地群眾對此次集中整治工作拍手叫好,并表示,臨滄市河道采砂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改善了河道生態,保護了他們的家園環境。
集中整治期間,臨滄市制定對采砂作業現場進行全面清理,對采砂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拆除、移除,對采砂產生的坑槽進行全面復平,對采砂設置的行洪障礙物進行全面清除,對采砂破壞的自然河道進行全面恢復,對到期的采砂許可證依法注銷,對侵占河道管理范圍的土地性質分類復墾復綠,對整治完成的采砂點位阻斷水、電、路等8個方面的整改標準,縣(區)、市級有關部門對應整改標準,達標一個、驗收一個。
在南汀河(永德段)鼎昌1號采砂點,記者看到,之前岸邊堆放的砂石已經全部清運,砂廠的采砂設備也全部拆除,目前岸邊復墾復綠地塊中栽種的玉米已冒嫩芽,整片土地已見綠意,復墾復綠工作初見成效。“永德縣水務部門將持續加強監管,鞏固拓展整治成果。”永德縣水務局砂石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9月至今,永德縣水務局聯合永德縣公安局已辦理非法采砂案件12件,涉嫌達到刑事案件4件、行政案件8件。
南汀河(鎮康段)4號采砂點,砂廠的采砂設備也全部拆除,占地18畝、像“小山包”一樣的堆砂點早已不見,入眼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玉米地。“整治后,我們迅速播種水果玉米種子,用河水灌溉,玉米長勢很好,土地屬于村集體用地,收獲后將為村里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鎮康縣軍賽鄉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分別依法取締了南汀河(耿馬段)14個、小黑江(耿馬段)2個河道清淤點與采砂點,并栽種堅果樹修復河道防護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水務局水保水資源和政策法規股負責人介紹,目前南汀河、小黑江流經耿馬縣的河道,涉及整治的地塊已全部按照地類性質要求復墾復綠。
在小黑江(滄源段),記者看到因采砂而遭到破壞的14公里自然河道得以恢復。“滄源縣已完成復墾復綠面積274.28畝,復墾復綠地塊中主要栽種菠蘿,下步將引導沿江群眾種植經濟作物,促進增收致富。”滄源佤族自治縣水務局水土保持股相關負責人說。
小黑河(雙江段)的6個采砂場自2022年5月至今全部處于關停狀態。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江縣水務部門將根據《臨滄市河道采砂管理條例》規定的采砂要求、規范、流程制定相關細化的工作制度,確保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依法規范。
記者了解到,截至3月5日,全市125個河道采砂整治點位全部完成整改,驗收達標,其中市級重點整治點位59個、縣(區)自行排查整治點位66個。此次整治,全市共移除侵占河道的生產加工設備61臺,拆解無證采砂船舶74條,清運侵占河道庫存砂料251.4萬立方米,完成88個采砂場點河道修復治理,并開展相應的復墾復綠工作;通過“專項整治+聯合執法”的模式,依法注銷并公示到期的采砂許可證件35個,發現非法采砂案件線索16件,立案查處8件,罰款7.3萬元,移交公安機關案件線索1件,對非法采砂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此次集中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整治,有效恢復了河道通暢,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為今年防汛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有效解決了河道采砂加工過程產生洗砂污水、破碎篩分產生粉塵、無證采砂船舶對水體產生擾動等對環境十分不利的影響,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以前存在的行業部門許可審批不嚴,采砂企業違法勞務分包和非法轉包,采砂點設置密集等亂象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水清,岸綠,河暢,人安樂,通過整治,一幅生態興、產業旺的綠美新畫卷正在臨滄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