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氫多碳少的特點,與碳多氫少的煤炭合成氣能夠很好地適配耦合,合成化工產品,提高碳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帶來了關于降低碳排放的建議。
他表示,建議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鄭月明認為,近年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迅猛,積極探索以煤炭為原料向下游延伸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煤炭資源轉化途徑。
在“雙碳”目標下,煤化工產業積極實施減碳降碳舉措。從化學角度來看,碳元素只能轉化,不能消除。煤化工合成化學品過程中普遍存在“碳多氫少”、碳氫比不匹配的問題,導致碳排放量較大。例如煤制甲醇(CH3OH)過程中,甲醇合成氣要求的氫碳比約2.05—2.15,但由于煤炭氣化后一氧化碳(CO)含量較高,氫氣(H2)含量較低,合成氣必須經過變換調整碳氫比,多余的碳無法參加反應,最終以二氧化碳(CO2)的形式排放。要減少碳排放,需要向反應體系中補充氫元素。
鄭月明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綠氫制備成本較高,供應有限,主要依靠風電、光伏制取,產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有較強的地域限制。另外,我國天然氣整體資源不足,優先作為城市燃氣、工業燃料使用,政策上限制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料。
為此,他提出,建議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耦合發展,支持綠氫技術開發和項目建設,降低綠氫成本,提高供給能力。
另外,支持煤化工產業與天然氣耦合發展,提升煤化工產業整體綠色發展水平。在國家規劃的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煤化工企業根據所在區域能源特點,因地制宜探索減碳方式。在天然氣供應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現有煤化工企業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與天然氣耦合技術,實施技術改造,降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