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中國地質博物館主辦,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承辦的“亮麗北疆 逐綠而行——內蒙古綠色礦山特展”在中國地質博物館開展,展期6個月。

展覽設有三大展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供圖)
此次展覽占地面積500平方米,設有“綠色礦山——生態先行”“綠滿北疆——砥礪前行”“綠色之星——逐綠而行”三大展區。通過圖文展板、多媒體影片及互動、典型礦山企業沙盤模型及實物標本、熒光小屋等形式展示內蒙古礦區環境保護、資源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等內容,展現了內蒙古綠色礦山建設實踐、經驗和豐碩成果。

參觀展覽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全區有52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三位,其中煤炭、稀土等21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位列全國第一位。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以綠色礦山建設推動礦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先后制定了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建設規劃、評估辦法、建設評價指標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綠色礦山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構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建、部門監管、社會監督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44家礦山納入綠色礦山名錄,其中47家納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綠色礦山建設促進內蒙古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礦地和諧發展成效顯著,成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