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記者獲悉,湖北黃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的《露天非金屬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技術規程》(簡稱《技術規程》)獲黃岡市市場監管局批準發布,這是黃岡市首個露天非金屬礦山生態修復地方標準。
據了解,該《技術規程》主要內容包括調(勘)查評價、方案設計、方案實施、監測與管護和記錄等部分。
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與土地損毀評估中規定了評估范圍,即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和土地調查結果,按不小于采礦許可登記范圍、礦業活動影響范圍、地質環境問題可能影響范圍和可能影響礦業活動地質環境問題所涉及范圍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地質環境影響與土地損毀評估范圍。
“為了確保《規程》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在編制過程中還協同了湖北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武漢工程大學等進行了多次溝通對接。”黃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編制全面總結了近年來,黃岡市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的實踐經驗,并借鑒吸收了相關行業規范的最新技術成果,還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意見,組織召開研討會并經過專家論證和技術審查。
據悉,該《技術規程》的發布,填補了黃岡市在露天非金屬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技術標準領域的空白,對于推進當地露天非金屬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