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其中板廠溝生態修復總面積達到了19.39公頃,主要包括地質安全隱患治理工程、地貌重塑工程和植被重建工程。項目實施的同時,實景三維監測也同步展開。
在四川省國土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董維的電腦上,可以看到為石棉板廠溝生態修復分別制作于2023年4月、8月、11月的三期景像圖。在第一期的實景三維景像圖中,可以清晰、立體地觀察到礦山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初期的全貌。第二期的實景三維景像圖則可以看到項目區修復面積逐步擴大,實施場地平整、覆土等面積已達項目區的一半。
2023年11月,工程進入尾聲,從第三期的實景監測可以看到,項目區基本完成植被重建工程,植被復綠面積占項目區面積70%左右。修建的格網護坡,步道和排水溝的修建已基本完成,整個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董維介紹,實景三維監測可以直觀展示生態修復前后的變化,讓工作人員清楚地了解修復工作的進展和成果,可以精確地測量和計算生態修復過程中的數據,為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對生態修復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和追溯,方便對修復效果進行評估和調整。將實景三維與自然資源綜合動態監測結合,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的三維立體監測網,實現更多維度的實時監測,為管理部門監管礦山企業履行生態修復責任義務和實施科學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對于加強礦山生態修復監督監測、健全礦山綜合監測體系、強化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評價分析、豐富完善調查監測立體時空數據庫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四川實景三維目前監測的對象主要包括省級登記權限范圍內露天開采礦山,赤水河流域礦山,涼山州所屬市縣級登記權限范圍大中型礦山,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要求整改的礦山,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示范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