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明確指出了礦產資源及其勘查開發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礦產資源上產保供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
礦產資源對于國家的發展與安全有多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黃金(600916)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大會暨技術交流論壇上,暢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礦產資源既是工業的“糧食”,又是民生的“糧食”。我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離不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國家安全的基石
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將維護關鍵礦產資源領域國家安全作為重要任務,堅決履職,維護我國資源安全。所謂關鍵礦產資源,是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是戰略新型產業的命脈,更是資源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王運敏認為,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和“血液”。他說,當前,我國是世界礦業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約占世界礦產總價值的15%。鎢、鉬、錫、金、稀土等礦產品產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金屬礦產消費量占全球40%以上,其中,鐵礦石消費占62%,黃金及鉆石占70%以上。2022年,中國黃金進口量為1343噸,購金水平創5年來新高。
黃金作為特殊的金屬礦產品,既具備商品屬性,更具備貨幣屬性,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防波堤。同時,黃金是全球性戰略礦產資源,對于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戰略性礦產資源的戰略計劃,我國發布實施了包括《原材料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等在內的戰略規劃,并實施了基石計劃、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增儲上產等一系列戰略舉措。但這仍然不夠。“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要持續、穩定、充足的各類型自然資源,并且需要具備維護這一安全狀態的能力。只有保障了資源安全,保障了我們發展的基礎原料,才能有國家的安全。”王運敏說。
用科技保障安全
當前,我國戰略性礦產保障形勢仍然嚴峻。
戰略性礦產資源需求居高不下,但供給嚴重依賴進口。在36種礦產中,有20種對外依存度超過40%,13種超過70%,黃金對外依存度超過60%。為了緩解緊張的形勢,近年來,我國眾多礦山企業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一批國內大中型企業獲得了海外權益礦,但目前的擁有量還無法彌補國內缺口。國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很大,需進一步加強科技攻關。
王運敏介紹了“十四五”期間我國礦業科技發展的一些動態。
一是聚焦戰略性礦產資源分布與成礦規律研究、戰略性礦產勘查技術研究與增儲示范、戰略性礦產智能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戰略性礦產綠色選冶技術、緊缺戰略性礦產高效開發與資源保障、戰略性礦產高質化利用技術等重大科技任務,開展了有組織的科研攻關。
二是科研院所、高校、礦山企業等積極開展協同攻關。其目標是圍繞國家資源安全和重大戰略需求,瞄準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重大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攻克一批重大核心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形成若干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基地,為構建高質量資源保障體系提供科技支撐。
礦業發展的七個建議
目前,盡管一批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已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我們仍應清醒地認識到,在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高效規模化開發利用、低碳綠色開發、智能連續化采礦等方面的技術與裝備,與國外礦業發達國家的差距仍比較大,以規模化支撐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上產保供,仍是科技攻關的重任。對此,王運敏提出了七個建議。
一是將礦業產業統一劃歸為第一產業,并享受第一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只有把礦業作為一個整體產業,列入第一產業,才能恢復礦業在整個產業體系中應有的地位,得到國家、社會的充分重視,才能使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和利用,為國民經濟提供更多的“糧食”和原料,才能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是在國家發改委下設立礦產資源局,統籌全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負責起草礦產資源開發和有關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送審稿和規章,擬訂并組織實施礦產資源開發戰略、規劃和政策,協調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三是設立“戰略性礦產增儲上產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專項。突破戰略性礦產資源規模化、精細化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發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能力,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支撐資源供應能力提升。
四是加大西部生態脆弱區礦產資源的綠色高效開發。我國西部資源豐富,是增儲上產保供的重要資源基地,但目前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亟須礦產資源綠色高效開發技術和裝備。
五是優化礦業政策環境、促進資源勘查開發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暢通礦業發展的政策渠道,鼓勵風險投資進入找礦勘查和采礦。
六是加大廢石、尾礦等固廢資源的再回收利用力度。堆置的廢石、尾礦中存在大量可經濟提取的鐵、銅等有價元素,要善于利用技術手段開展資源循環利用。
七是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積極“走出去”,提高海外權益礦擁有量。重點瞄準戰略性礦產資源需求與布局,從外交、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以產業鏈模式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學習借鑒國際一流礦企發展經驗,逐步探索全球化的經營模式,提升海外資源控制水平,擴大資源全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