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獲批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以來,聚焦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圍繞轉變“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傳統建設發展方式,將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高質量發展模式作為試點任務之一,成功走出一條新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之路。
位于青島市李滄區濱海路36號丙,星河灣南側,占地面積158畝的青島綠帆50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零碳工廠”項目,投資5億元,成功打造了“五個零”生產循環體系。該項目堅持應用盡用、物盡其用,以建筑廢棄物全組分循環利用技術為核心,探索應用高分離率的廢棄物分離技術和磚砼碎塊與泥漿資源化利用技術,通過分選、處理、破碎、篩分、加工等生產工藝,讓建筑廢棄物全部變成綠色建材產品,最終實現建筑垃圾100%全利用。
一是實現零廢棄物,所有建筑垃圾進入園區內通過精細化處置,可回收的打包回收、可利用的精準化利用,上一個產品廢料就是下一個產品的原料,制成混凝土、路基材料、磚等再生產品,剩余廢棄物作為生物質燃料進行焚燒。二是實現零污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進行針對性利用,將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塵作為摻合料用于混凝土、墻板生產,含量低的粉塵用于粉煤灰蒸壓磚和路基材料的生產。三是實現零廢水,將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在場內進行處理,廢水中的泥沙用于再生建材,產生中水及收集雨水作為生產用水,如清洗骨料、混凝土攪拌等,從開源和節流兩個途徑實現水資源的集約利用。四是實現零廢氣(廢熱),設計采用生物質鍋爐煙氣余熱回收系統,燃燒產生的一次蒸汽用于生產板材和粉煤灰蒸壓磚,二次蒸汽用于磁懸浮發電,三次蒸汽用于預制構件蒸汽養護和園區供暖。五是實現零能耗,利用廠房屋頂和南立面光伏發電、磁懸浮發電、以及風力發電,總容量裝機達到6兆瓦,可滿足生產和照明用電需求;混凝土攪拌車改用新能源電動車,利用廠區內光伏綠電進行充電,車輛還可作為光伏系統的移動儲電設備,增強園區柔性用電。
“零碳工廠”項目投產后,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達500萬噸,年產值3.3億元,可節約填埋土地500畝,減少對周邊1500余畝土地和地下水源的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萬噸,節約天然骨料砂石470萬噸,大大緩解天然砂石過度采集的現狀,對于助力全國建材生產行業的碳排放下降具有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