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陽西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采用“凈礦出讓”模式的廣東陽江陽西溪頭鎮鳳凰嶺礦區建筑用片麻巖礦項目二期采礦權出讓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或將于近期進行出讓。三期項目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當中。
據悉,該項目總資源量達9.35億方,初步規劃年產能4000萬方,配套10500萬噸/年港口碼頭,規劃三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由中電建以16.1億元,規劃年產1120萬方砂石礦,預計年底投產。

據了解,陽西縣鳳凰嶺礦區一期項目總投資約52億元,首期出讓1746畝采礦權,建設運營期9年,資源儲量約2億噸(9171.5萬方),開采規模3000萬噸/年(1120萬方),主要由礦山開采、砂石工廠、長距離運輸廊道三大部分組成,是集開采、運輸、加工和銷售一體的綠色建材基地。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24億元,納稅3億元,帶動就業近千人。
其中,砂石工廠的設計處理能力為6000噸/小時;長距離運輸廊道總長3.725千米,運輸能力可達9000噸/小時;陸域堆場設計總堆容58萬立方米,碼頭F1#~F2#泊位等級為2個5萬噸級,配置3臺6000噸/小時的裝船機,年吞吐量超過3500萬噸。
“凈礦出讓”模式走出發展新路
另外,項目要落地見效,關鍵在于營商環境。在溪頭鎮鳳凰嶺礦區建筑用片麻巖礦項目推進過程中,陽西縣主動積極作為,成立了陽西縣綠色礦區工作專班,并為項目申報“陽江市重點項目服務綠色通行證”,為企業投資建設提供“一條龍”服務,一路“開綠燈”。
陽西縣以鳳凰嶺礦區為試點,創新采用“凈礦出讓”模式,統籌管好礦政、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礦產出讓開發的新路子。
穩步推進“凈礦出讓”。陽西縣通過開展部門聯合論證、嚴格選址,依法依規科學繞避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要素,解決擬出讓區塊的權屬爭議和糾紛,實現規劃與權屬的“干凈”。

鳳凰嶺礦區一期年產3000萬噸預計年底投產
2022年7月,中電建以16.1億元競得廣東陽西鳳凰嶺(一期)年產3000萬噸砂石項目,陽西縣在前期勘探、方案編制、效益評估、征地拆遷、證書辦理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項目建設得以加快推進。
2023年1月,廣東陽西鳳凰嶺(一期)年產3000萬噸砂石項目正式開工。
2023年3月24日,廣東陽西鳳凰嶺(一期)年產3000萬噸砂石項目順利完成開工建設“第一爆”。此次爆破作業,共設計225個爆孔,計劃使用炸藥1.4噸,預計完成3400方爆破石方量。

另外,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做一期項目的場地平整工程、三通一平等工作,預計4月可以開始土建工程,預計今年底完成建設工作進行投產。
建成綠色礦山 全封閉式自動化生產
對于傳統采礦產業,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道路泥濘、灰塵彌漫、滿目瘡痍,礦區職工個個灰頭土臉。而陽西縣溪頭鎮鳳凰嶺礦區建筑用片麻巖礦項目在建設全過程中,均把生態環保作為重要考量指標,采用環保措施和先進技術,致力于打造綠色、環保、和諧的新型綠色礦山,讓礦山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從爆破開采,到篩選粉碎,再到原料轉運,我們都采取全封閉式的自動化生產方式,最大程度降低揚塵、噪聲等污染。”項目負責人表示,礦區建設過程中,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智慧決策、智能運營”理念,除了做好植被綠化工作和定期灑水除塵外,還將配套建設廢水循環處理利用系統,采用先進的爆破采礦技術,推動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礦區社區和諧化。
在礦區環保管理上,中電建將層層壓實主體責任,設置環保管理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具體落實人等方式,把環保責任落實到每個班組和個人;在“6·5”世界環境日等時間節點,大力開展環保政策宣傳活動,提升全員環保意識;不斷強化監督監管職責,派出工作組定期深入一線,開展隱患排查活動,督促環保措施落實,全力化解環保問題;加強環保設施運維管理,嚴格落實環保崗位責任制度,確保環保設施穩定運行等等。

(圖為:長淶綠色礦山)
造“民心工程”提升生態社會效益
除了環保,項目還將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配套建設陽江港豐頭作業區進港公路先行段、鳳凰嶺變電站110千伏變電工程、鳳凰嶺礦區供水工程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將進一步改善當地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條件。“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將鳳凰嶺礦區、陽西縣臨港經濟產業園、陽江港豐頭作業區串聯一體,海運可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等地,有望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
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改善附近群眾出行體驗,110千伏變電工程、供水工程等項目在滿足礦區生產需要外,還將充分發揮服務當地群眾的重要作用,真正打造成惠及群眾、造福地方的“民心工程”。
“溪頭鎮鳳凰嶺礦山項目是企地資源優勢互補的一次雙贏合作,對推動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陽西縣有關負責人表示,陽西縣將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全力以赴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推動項目加快建設,支持企業在陽西投資和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