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地產市場再迎重大利好。
11月23日,央行網站正式發布《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包括6方面16條金融舉措,要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階段性調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通知》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這也是新增的政策工具亮點。在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專項借款支持項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資支持,有助于完善“保交樓”政策框架,利用多方金融機構優勢推動“保交樓”更好落到實處。
銀行機構紛紛出手為房地產行業“輸血”
有了明確的政策信號之后,金融機構正在加快對優質房企的授信動作,六大國有銀行紛紛出手。
11月23日,交通銀行與萬科集團、美的置業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交行將為萬科集團提供人民幣10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并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并購貸款、保函、供應鏈融資、債券投資等。
與此同時,交行將為美的置業提供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意向性授信額度,額度適用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房地產開發貸款、債券投資、并購貸款、保函、供應鏈融資等。
同日,中國農業銀行與中海發展、華潤置地、萬科集團、龍湖集團、金地集團五家房企舉行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銀企各方將利用各自行業優勢,整合資源,深化全面合作,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圍繞商品房、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并購貸款、債券承銷與投資等業務方面,進一步加深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第二天,工商銀行發布消息稱,與萬科集團、金地集團、綠城中國、龍湖集團、碧桂園、美的置業、金輝集團等12家全國性房地產企業,以總對總方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達6550億元。
同日,郵政儲蓄銀行分別與萬科集團、龍湖集團、綠城集團、碧桂園集團、美的置業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2800億元。
建設銀行也于11月24日邀請88家房地產和住房租賃企業,召開了房地產市場形勢展望暨住房租賃基金交流會,并與8家房企簽署了合作協議。
同樣是11月24日,中國銀行與碧桂園、龍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根據協議,中國銀行將為碧桂園、龍湖集團各提供600億元意向性授信額度,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并購貸款、貿易融資、預售資金監管保函、債券承銷與投資、個人住房貸款等業務領域深化全方位合作。
至此,包括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郵政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六家大型銀行都已經加入到這場房地產“輸血”行動當中。另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僅11月23-24日兩天時間,房企獲得來自金融機構的授信及發債額度已近萬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這一輪重點支持的房地產企業都是經營穩健的優質房企,對這些房企貸款支持,能夠有效增強企業的流動性。
“三箭齊發”促進民營房企融資恢復
11月可謂貨真價實的“房地產月”,幾乎在六大行實質性“輸血”的同時。針對房地產行業部分民營企業遇到的融資困難問題,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個融資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組合,支持民營企業拓展融資。
信貸融資方面
11月21日,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上,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在前期推出的“保交樓”專項借款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面向6家商業銀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為商業銀行提供零成本資金,以鼓勵其支持“保交樓”工作。
債券融資方面
11月23日,中債增進公司在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政策框架下,出具對龍湖集團、美的置業、金輝集團三家民營房企發債信用增進函,擬首批分別支持三家企業發行20億元、15億元、12億元中期票據,后續將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持續增信發債服務。截至當日,中債增進公司已通過公開業務郵箱收到近百家民營房企增信業務意向,正在按照相關機制積極推進業務開展。
股權融資方面
一向敏感的涉房企業A股融資也出現了積極信號。11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要密切關注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挑戰,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繼續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支持涉房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業務的企業開展股權融資。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貸款、債券、股權這“三支箭”將呈現出相互促進的作用。“前兩支箭”的穩步推進與顯著成效將為“第三支箭”快速落地的推進器,而“第三支箭”的支持力度有所遞進,與前兩支箭形成互補,有助于市場信心的快速恢復。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必須看到,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需要洗牌,部分經營不善的房企需要自然淘汰、退出市場,而對于經營有方的房企應該鼓勵支持它們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這樣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更好地新陳代謝、健康發展。未來支持民營房企融資應該是“貸款、債券、股權”,“三箭齊發”促進民營房企融資恢復,支持房企健康發展。
砂石需求期待改善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市場出現下行,狀態延續至今。
在供給端,開發商資金緊張,債務違約不斷出現。繼而個別樓盤交付延期,有的地方還出現了爛尾樓現象,甚至有的地方出現業主“強制停貸”。在需求端,居民消費意愿下降,市場預期走低,很多地方的商品房銷售額出現明顯下滑。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10.88萬億元,同比下降26.1%;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1.1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5.5%。
房地產是拉動是砂石骨料需求的關鍵力量。今年上半年,受房地產行業下行,資金到位情況嚴峻等因素影響,國內砂石骨料需求持續下行。
房地產是導致今年砂石骨料需求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因素。據了解,不少地方砂石企業甚至表示,今年以來當地新建樓盤開工甚微。由于資金緊張,房地產施工進度放緩,甚至出現暫時性停工,嚴重制約砂石市場需求釋放。
房地產金融16條還是融資“三支箭”的重點方向是“保交樓”、穩發展,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做大做強。無疑將有利于砂石市場的發揮,對于砂石需求的回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然而,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關鍵還是需求的恢復,而需求的恢復關鍵又在于信心重鑄。
目前,地方政府正在持續推動需求端發力。包括杭州、成都、西安在內的部分省會城市通過縮小限購區域,修改限購政策等方式刺激需求端恢復。這些示范性動作,釋放出的穩樓市、穩預期信號,將有利于提升市場信心,推動房地產行業回歸正軌。
“保交樓”解決的是存量問題,降利率、松限購針對的是增量問題,只有同時解決存量和增量問題,房地產行業才能真正復蘇,砂石骨料需求才能迎來回暖。
不過,同樣需要看到,“房住不炒”的整體基調并未發生變化,當前房地產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行業優勝劣汰,穩定行業發展態勢,房地產行業勢必告別以往的“野蠻生長”發展模式。受此影響,未來隨著相關政策效果的顯現,砂石骨料需求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復蘇。在房地產行業洗牌的同時,關聯度極大的砂石行業也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