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技術中心近日在重慶正式掛牌成立。未來,該中心將構建起礦山污染全鏈條控制和分級治理體系,并出臺礦山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或技術指南。
該中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與西部(重慶)地質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同建立。此次正式掛牌,正是落實重慶市政府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協議的落地舉措之一。

揭牌儀式現場
2020年7月,重慶市政府與中國地調局簽訂協議,雙方將圍繞“地質工作支撐服務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推動合作,在“十四五”期間合作開展重慶市地質安全風險調查評價與區劃、長江上游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
據介紹,中國地調局成都綜合利用所主要開展地質調查、綠色勘查、綠色礦山等全產業鏈技術創新及應用示范。西部(重慶)地質科技創新研究院通過引入中國地調局直屬科研院所及國內外地質科技領域高新技術,進行技術研發、孵化,建立產學研協同的創新平臺,推動地質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
“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批準下,雙方合作成立該中心,未來還將出臺一些礦山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或技術指南,對于重慶市礦山治理、生態修復具有規范性作用。”該中心的負責人介紹道,除此之外,該中心的成立還會帶動重慶市的人才引進,讓更多生態修復方面的專家可以匯聚重慶。該中心明年還計劃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引入一批優秀人才,推動更多生態修復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助力重慶“無廢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