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10.8%。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最近5年全球經濟發展的1/4幾乎都來自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第三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國。中國對維持世界經濟平衡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金融最微小的波動都會立刻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影響。中國與拉美地區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聯系也越來越擴大。
2007年,中、拉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拉美第三大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國,從中國進口量占拉美進口總量的14%。拉美也成為中國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經濟最主要的一極,將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出口帶來巨大的市場。但是,除了南美的一些基本商品,中國這個市場還沒有被拉美國家充分開發。拉美想要擴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還面臨著很多挑戰。目前,中國和拉美之間的貿易往來僅僅主要存在于拉美向中國主要出口基本商品以及以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制造產品,并從中國進口不同科技含量的工業制造產品。
1、中、拉經濟發展速度對比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驚人,1980年到2007年的發展平均速度為9.9%,而同期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平均發展速度僅為2.8%。只有1981年、1989年和1990年發展速度接近或超過8%。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居美國之后,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根據美元現價計算,則居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雖然預計中國在未來幾年發展速度將放緩,但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并將成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
2、中、拉外匯儲備對比
中國的外匯儲備(不包括黃金)不斷增長,到2008年6月已達1.8萬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43%。到2007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占全球外匯儲備接近24%,高于日本的15%。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外匯儲備則占全球外匯儲備的7%。中國不但在全球生產和貿易方面,在全球金融方面也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因此,中國外匯儲備的微小波動都將立刻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3、中、拉貿易關系
中國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國中,歐盟和美國分別占第1和第2位,主要是亞洲相鄰國家,如日本、東盟國家、韓國、印度等國。根據中國政府統計,2007年,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出口額為51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2%。
2007年,中國從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進口額為510億美元,占從進口總額的5.3%。其中,巴西成為中國第9大進口來源國。
(源自:中國貿易促進網)
2007年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貿易總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已經成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最主要貿易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各國對中國出口不斷增長。其中,智利對亞太地區(17個國家)和中國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從2001年的25.8%增長到2006年的33.7%,其中9%的增長來自對中國的出口。秘魯、南方共同體國家(除了巴拉圭)均對中國擴大出口。哥斯達黎加對亞太地區(17個國家)和中國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從2001年的7.3%增長到2006年的19.8%,其中對中國出口占7.7%。
拉美對中國出口的產品種類主要是基本商品以及以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制造產品,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魯等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而且品種很單一。哥斯達黎加對中國出口的93%的產品為高科技產品,如微型電路、數據處理器、電信設備等。墨西哥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中還包括一些中高級科技產品。
中國和拉美地區貿易關系的特點是中國從拉美進口基本商品以及以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制造產品,向拉美出口不同程度的科技產品,這將有可能限制雙邊投資和貿易發展。
4、中、拉服務貿易
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為920億美元,進口額為1010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第8和第6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想要繼續擴大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需要同時擴展與中國的服務貿易。
5、中、拉相互外資情況
2007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占全球總額的2.4%,位于美國和英國之后居全球第三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占7.5%,居全球第四位(以經濟體算)。
加勒比地區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相當高,這主要來自于英屬維爾京群島(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15.2%)和開曼群島(占2.9%)等地。
拉美地區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情況很不完整。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資料不完全統計,2007年拉美8個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超過8000萬美元,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0.08%。
6、中、拉貿易的困難
中國在國際貿易發展方面已經成為國際舞臺的一顆新星。亞太地區經濟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在關稅等方面有很好表現。中國作為中等收入國家,在關稅限制、市場準入、物流、貿易發展、做生意的難易度等方面表現令人滿意。而拉美國家中,除了智利,在這些方面還很欠缺。
(源自:中國貿易促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