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最新報告顯示,將保護自然置于商業考慮之上,到2030年有可能創造3.95億個就業機會和10.1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
近日報道,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暴發之后,空前的失業和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各國政府急于找到安全刺激經濟增長的方法。據世界經濟論壇專家稱,答案可以從他們稱之為“自然優先”的方法中找到。
報告說,全球經濟與地球健康密不可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有限,在生產、制造與消費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應該如何管理好廢物排放。
報告認為,在采礦和發電方面,那些對自然有利的企業——為自然增值的企業——到2030年,每年可創造價值3.5萬億美元的產值,并創造8700萬個就業機會。
據估計,能源和材料的開采、生產、加工占全球GDP的23%,就業人數占16%。資源和能源行業既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但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
報告補充說,該行業的負面影響是——全球那些產生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的能源、原材料的開采、生產、加工——每年占的GDP估計在9萬億美元左右,約占全球GDP的10.5%。
報告稱,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避免付出這種高昂的代價,需要減少資源開采,提高消費效率,還要改善資源的開采方式,或更多地轉向開采可再生能源,從而盡量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支持性法規——例如鼓勵和支持對環境無害的采掘項目設計、采礦場地的系統性修復以及廢物收集和再利用——對保護那些對自然有利的企業將具有重要意義。
這方面有一些切實可行的案例。這些案例的特點是,既很好地保護了自然,又增加了商業收益——
2013年至2019年間,英國跨國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回收利用的鋁約30萬噸。這意味著,在6年期間,每年使用的18萬噸鋁(JLR),回收了30%。該計劃使捷豹路虎全球汽車生產業務的碳排放量總體下降了46%。
億利是中國第一家承諾到2030年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中國公司。公司最初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從事鹽化工業務。頻繁光顧的沙塵暴破壞了它的生產,并增加了運營初期的成本。為了防治沙漠化和沙塵暴,億利發展了一個以生態恢復為基礎的綜合經濟體系。
通過修建防沙屏障、植樹造林和對關閉礦山進行生態修復,迄今該公司已經治理恢復了近65萬公頃的沙化土地。公司所在的地方形成了一種生態小氣候,吸引了生態旅游者前來觀光和那些種植藥用植物的公司前往投資。
對此,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行動議程負責人阿坎莎·哈特里(Akanksha Khatri)在一份聲明中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可以解決迫在眉睫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并創造巨額的產值,增加數百萬就業機會,從而重啟經濟。”
報告稱,在礦產開發的過程中倡導“自然優先”,將推動礦業向綠色經濟轉型。預計到2060年,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將翻一番,這意味著采礦業將在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
以往,采礦、石油和天然氣業往往在一個地方的資源還沒有吃干榨盡的情況下,就轉移到了新的地方,這增加了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但數據表明,新技術的應用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使原材料的回收率提高50%。到2030年,提高開采資源回收率可節省2250億美元。
德勤(Deloitte)測算,目前投資于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資金估計超過了20萬億美元??梢韵胍?,在這種形勢下,那些不能滿足生態保護要求,不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可能會面臨財務狀況不佳和聲譽受損的雙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