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從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發出的新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已成功實現工業應用,并打入國際市場,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介紹說,該所30年來致力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針對傳統煤氣化技術存在可用煤種少、污染重或成本高的問題,開發出清潔、高效、低成本、煤種適應性廣的循環流化床(CGAS)技術。從2004年起,通過小試-中試-工業試驗-工程示范,設計建造出一系列試驗平臺,并深入工程一線完成機理研究、工藝開發、關鍵技術突破和整套技術產品開發,實現中國國內多個等級首臺循環流化床煤氣爐技術示范,并已在有色冶金、陶瓷行業龍頭企業廣泛應用,還打入國際市場,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目前,循環流化床技術已實現70臺套技術產品的工業應用,產值33億元人民幣,每年可減排含焦油和酚的污水260萬噸。鑒于該技術在服務國民經濟中做出重要貢獻,其研發團隊獲得2019年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獎。
據了解,作為中國首套低階粉煤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的示范項目,本月上旬,通過采用循環流化床加壓氣化爐替代原有固定床氣化爐提供原料氣,甘肅金化集團20萬噸/年合成氨生產線成功產出液氨,這是中國首次采用粉煤高效清潔氣化技術為合成氨裝置提供原料氣,標志著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成功,也為破解合成氨行業的環保困局提供了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