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機制砂石產業作為我國新興戰略產業,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各地砂石礦規劃布局還不夠完善,一些地區產業集中度不足,產品質量欠佳;一些地區砂石企業“小散亂”問題突出。從全國范圍重新規劃布局砂石產業迫在眉睫。
據了解,為組織編制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重大專題研究的函》(以下簡稱《重大專項》)。《重大專項》要求中國砂石協會等行業協會應承擔以下方面任務:
礦產資源需求形勢分析;
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研究;
新時代礦業高質量發展舉措研究;
礦產資源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研究;
增強礦業市場活力和動力的重大舉措研究;
礦產資源創新驅動的短板與舉措研究。
《重大專項》對砂石骨料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目前,該文件已經下發到中國砂石協會,我會將抓緊時間組織相關重大專項的研究、編寫、申報等工作,如實反映行業訴求,引領行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砂石骨料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行業的發展備受各界關注。目前我國機制砂石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6月28日,自然資源部(原國土部)發布由中國砂石協會組織專家編制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砂石上升到九大礦業之一。
同時,砂石骨料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每年產量達200億噸,產值約2萬億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砂石礦山規劃成為國家和各地政府關心的重要內容之一。
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砂石礦山規劃工作。據中國砂石協會和中國砂石骨料網訊,近期,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前期研究選題遴選結果”,其中:
“新時代背景下礦產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方面,《建筑用石料、粘土礦布局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及對策》入選;
“礦業綠色發展的模式總結和政策建議”方面,《砂石礦山綠色開發與布局研究》入選。
當前,從國務院,到中央各部委,再到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視砂石骨料行業,本次《重大專項》任務已經下發到中國砂石協會,充分體現了砂石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中的重要地位和砂石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近期,中國砂石協會將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相關要求,積極開展相關《重大專項》落實工作,根據砂石骨料行業特點,建言獻策,推動砂石骨料納入全國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為促進砂石骨料行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重大專題研究的函
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有關中央企業、行業協會:
為組織編制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準確把握新時代礦產資源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統籌部署,現就規劃重大專題研究有關事項函告如下:
一、明確任務要求
開展重大專題研究,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在礦產資源領域的體現和影響,科學研判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著眼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長遠目標,針對礦產資源保障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發展與保障、政府與市場關系,突出重點礦種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明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戰略目標實施的路線圖,科學確定目標指標、重要任務、重點布局、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等。
二、精心組織實施
此次重大專題研究涉及領域廣、工作任務重、時間要求緊,各承擔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周密部署,按照任務分工,精選業務骨干,成立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專題研究工作方案,明確研究方向與重點,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確保研究工作有序開展。在研究過程中,請各承擔單位進一步加強交流與互動,加強重大問題調研、研討與論證,高質高效完成專題研究任務,為規劃編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附件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重大專題
一、礦產資源需求形勢分析
總結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和成效,分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礦產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與作用。結合國內國際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分析世界礦產資源供需中長期趨勢,包括技術、結構、供需格局的趨勢性變化,對2025和2035我國礦產資源消費總量、結構進行多情景預測。
承擔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經濟研究院、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各行業協會。
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研究
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新特征,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研判。分析2025和2035全球和我國重要礦產資源供需格局變化,預測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研究提出符合我國自身發展戰略和利益的戰略性礦產目錄,明確提高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的總體思路和差別化的政策措施建議。
承擔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經濟研究院、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各行業協會。
三、新時代礦業高質量發展舉措研究
立足礦產資源行業現代化演進基本規律、發達國家實踐經驗和我國資源基本國情,根據新時代對礦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剖析我國礦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分析需要彌補的弱項和短板,提出發展思路、舉措,分階段落實的步驟、任務和重大政策等。
承擔單位:各行業協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經濟研究院、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四、礦產資源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研究
分析各地區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結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提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四大板塊”,以及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戰略導向和政策措施。對已有能源資源基地和國家規劃礦區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其功能定位、劃分原則和標準,研究提出一批新的名單建議,明確建設目標、資源配置、結構調整、布局優化、開發準入等管理措施,以及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等支持舉措。
承擔單位: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各行業協會。
五、增強礦業市場活力和動力的重大舉措研究
以釋放市場活力、增強社會動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綜合評價當前我國礦業市場活力和動力,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影響因素和面臨的形勢。根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提出支持國內礦山企業健康發展,促進礦業市場繁榮有序的思路、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承擔單位:各行業協會,中國礦業報社,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
六、礦產資源創新驅動的短板與舉措研究
把握科技創新規律和趨勢,分析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領域科技創新環境存在的問題,查找需要彌補的弱項和短板,研判世界礦產資源領域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和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技術和礦種,提出我國礦產資源創新驅動戰略方向、重點任務、分階段落實的步驟,以及創新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等。
承擔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各行業協會。
七、礦產資源國際合作重大問題與對策研究
總結我國礦產資源國際合作取得的成就與問題,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分析研判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與資源形勢背景下,我國礦產資源國際合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提出促進礦業“走出去”,加快構建多元化的能源資源供應體系的政策建議。
承擔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經濟研究院、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八、推進礦產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
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系統梳理礦產資源領域簡政放權、礦產資源保護與監督、稅費改革、開發收益分配機制、生態環境補償等方面在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舉措、重點任務和分階段落實的步驟。
承擔單位: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
九、礦產資源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研究
把握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目標定位,提出確保規劃有效實施的思路、舉措,建立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承擔單位: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