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圍內,人類每年消耗400億噸砂石。然而,人類對砂子毫無節制的需求構成了“21世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近日,聯合國針對“改善對全球砂子資源的治理”問題發布了一篇總結報道。
報道里指出,在亞洲和非洲,建設熱潮使對砂子需求在過去20年中增長了3倍。到2060年,全球的砂石開采預計將增加到820億噸。人們正越來越多地從海洋生態系統中挖掘砂子,從而對含水層、漁業和保護區造成損害。報告強調,如果需要新的砂子,應該盡可能來自正規的采石場,為了確保用戶知道他們的砂子來源于環境危害較少之地,政府和企業應該建立供應鏈和監管結構,以便對砂子從來源到最終買家進行全程追蹤。
人類對砂子的依賴是驚人的——從體積上看,全世界使用的砂子數量僅次于水。作為水泥、瀝青和玻璃的關鍵組成部分,砂子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手機、學校、醫院和馬路中。在全球范圍內,人類每年消耗400億噸砂石。
然而,人類對砂子毫無節制的需求構成了“21世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改善對全球砂子資源的治理”。聯合國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這樣總結道。
該報告特別建議采取鼓勵的方式減少對新砂的需求,并加強旨在減少采砂對環境有害影響的政策。報告還建議,通過更好的監測和國際信息共享,建立一個更容易追溯的砂子供應鏈。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質學家MinikRosing說,聯合國的建議“非常及時”,因為砂子“是一種跨越國界的自然資源,而且……開采砂子常常會產生超越國界的后果”。
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環境科學家、日內瓦電網(位于瑞士Chatelaine的聯合國科學部門的一部分)主管Pascal Peduzzi說,這份報告代表了全球首次就與砂子有關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他表示,自己在一次去牙買加調查海灘侵蝕后意識到這一問題。
2014年,Peduzzi為聯合國撰寫了一份題為《砂子:比人們想象的更稀有》的報告,主要關注采砂對環境的影響。“但當時,我能提供的解決方案有限。”他說。
2018年10月,聯合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圓桌會議。會上,研究人員、政策專家和行業代表討論了相關問題的范圍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新的報告指出,全球對砂子的需求正在上升。在亞洲和非洲,建設熱潮使對砂子需求在過去20年中增長了3倍。到2060年,全球的砂礫開采預計將增加到820億噸。然而,資源豐富的沙漠砂子由于太光滑而不能用于建筑材料,因此大多數砂子都來自采石場。
目前,人們正越來越多地從沿海海灘、脆弱的河流和海洋生態系統中挖掘砂子,從而對含水層、漁業和保護區造成損害。同時,不斷上漲的價格也促使在印度和摩洛哥等國出現了非法開采砂子資源的“砂子黑手黨”。
這份報告指出,無論合法還是非法的砂子開采,“都是以犧牲其他經濟部門、當地生計和生物多樣性為代價的”。并且“越來越多地開采和使用這些礦產正在給資源基礎帶來壓力,甚至可能導致一場“用沙悲劇”。德國萊比錫市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生態學家Aurora Torres說。
為了避免這一悲劇,報告指出,全世界應致力于“在短期內減少自然采砂及其影響”。其中一項建議是取消不必要的建設項目和投機建筑。報告稱,當需要修建新建筑時,回收舊材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于已經擁有大量基礎設施的發達國家而言更是如此。例如,德國回收利用了87%的廢聚合材料。而從燃燒的固體廢物中回收的灰燼也可以代替砂子。
如果需要新的砂子,應該盡可能來自正規的采石場,而不是水生生態系統。此外,報告強調,為了確保用戶知道他們的砂子來源于環境危害較少之地,政府和企業應該建立供應鏈和監管結構,以便對砂子從來源到最終買家進行全程追蹤。
Torres說,這樣的建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她表示,這個問題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并且在科學界“很少”被提及。“希望這份報告將有助于為更多的對話、互動及所有部門與沙子鏈的從業者之間的合作鋪平道路。現在是時候把砂子當作一種資源,與潔凈空氣、生物多樣性和其他自然資源一樣同等對待了。”
該報告于今年3月在肯尼亞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分發給政策制定者,并已促成一項新的聯合國決議,呼吁采取可持續的砂子管理措施。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正在關注開發新砂資源的潛力。在格陵蘭島,融化的冰預計會在海岸上堆積大量的砂子,這些砂子可以出口。Rosing說,格陵蘭島可能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資源,因為“那里對環境的影響可能很低,治理標準很高,而且很可能會給當地人帶來共同利益”。
當前,全世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砂石骨料需求保持高位,并不斷增長。全球各國砂石資源可開采量不同,對砂石開采的政策不一。在一些先進典型的企業以及政府有關于砂石骨料行業政策的推動下,砂石行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高效率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方向快速發展,既要保證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要保證砂石骨料的有序開采,實現砂石骨料行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