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峨眉選冶中試基地現場,一臺懸浮焙燒裝置調試維護完畢,這標志著酒鋼尾礦懸浮磁化焙燒選礦改造項目正式開工運行。
懸浮磁化焙燒技術是在懸浮焙燒技術基礎上,增加還原裝置和保磁冷卻裝置形成的,具有氧化焙燒與還原焙燒分離、余熱可回收、焙燒溫度低、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特點,在處理難選鐵礦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
成都綜合利用所通過開展“塊礦懸浮磁化焙燒工藝調試及擴大連續試驗研究”,提高了酒鋼自產精礦質量及自產粉礦的利用率,進一步降低了生鐵成本,同時解決了酒鋼鋼鐵主業鐵料資源自給短板問題。
項目組針對TFe品位33.1%的酒鋼粉礦采用強磁選-懸浮焙燒-磁選-反浮選工藝,開展實驗室試驗和擴大連續試驗,獲得鐵精礦品位60.67%、回收率76.27%、SiO2含量4.02%、綜合尾礦品位15.63%的分選指標。相對現有流程,鐵精礦品位提高了14個百分點,二氧化硅含量降低了6.6個百分點,金屬回收率提高了18.7個百分點。針對TFe品位21.5%的酒鋼總尾礦采用預富集-懸浮焙燒-磁選-反浮選流程工藝開展實驗室試驗和擴大連續試驗,最終獲得鐵精礦品位58.67%、回收率57.82%、SiO2含量6.48%、綜合尾礦品位12%的良好指標。針對TFe品位34.16%的酒鋼塊礦,采用干式制粉-懸浮焙燒-磁選-浮選工藝,獲得精礦鐵品位60.88%、回收率90.96%、SiO2含量3.74%的良好指標。該流程與豎爐焙燒相比較,精礦鐵回收率提高了11.6個百分點、鐵品位提高了2.11個百分點,實現了酒鋼塊礦資源的高效利用。
依托該項目,酒鋼集團已投資開展了粉礦懸浮磁化焙燒選礦改造一期工程。項目形成的懸浮磁化焙燒選礦新技術,將為我國鐵礦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技術支撐,為我國深部鐵礦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技術參考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