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上河煤礦委托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編制的《榆林市上河煤礦生產能力核定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已編制完成,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現進行二次公示,征求公眾意見。
一、項目概況
上河煤礦是1995年榆林市煤炭工業局批準興建的小型煤礦,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初期生產能力0.09Mt/a,1997年初步建成;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又三次對礦井的生產系統、提升設備、運輸及回風大巷、水倉及排水系統和地面設施等進行了一些改造,生產能力擴大為0.15Mt/a。2007年上河煤礦進行技改,生產能力擴大為0.3Mt/a。2011年上河煤礦再次進行技術改造,生產能力擴大為0.6Mt/a。隨著上河煤礦的不斷開采,2016年起,上河煤礦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井田范圍內大部分均已采空,僅剩井田東南部實體工作面可采,井田西北部的實體煤處于“保水開采”區域。上河煤礦決定采用充填式采煤方法對井田剩余實體煤進行開采。上河煤礦在井田的中部新建了填充站,新增填充系統,目前正在井田東南部實體煤層采用填充式采煤方法進行采煤。
本次環評主要是對0.6Mt/a的生產能力以及充填式采煤方法進行評價。
二、項目采取的環保措施及對環境的影響
煤礦采用充填開采工藝,對煤層頂、底板小范圍內的含水層結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裂隙潛水的水質無影響。延安組地層承壓水是礦井涌水的直接來源,進入礦井工作區的地下水會受到井下工作環境的煤粉塵、巖粉、泥沙、油污等污染,從而影響原地下水水質,該井下涌水經處理后綜合利用。地表表現主要為緩慢沉陷和土壤有一定程度的變松,抗蝕性降低和水土流失增加等,開采過后由于地表黃沙土層的吸收,緩沖作用,地表裂縫等會重新變窄或閉合,并逐步趨于穩定,對地表植被和農作物的影響程度會隨之消失。
項目煤炭采取封閉式儲煤棚儲存,煤炭轉載和輸送采用封閉式輸煤棧橋,并輔以灑水抑塵,破碎篩分車間設置在封閉式儲煤棚中,并采用噴淋降塵設施;充填站在水泥倉、粉煤灰倉加裝收除塵設備,對產生的粉塵進行收集除塵后排放,另外對車間內粉料運輸皮帶進行封閉,落料口加裝噴淋降塵,對風積沙料場加蓋料棚,防治無組織粉塵排放外環境。采取這些措施后,生產系統粉塵排放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減小對外環境的影響。為降低對沿線的揚塵污染影響,要求運輸車輛必須遮蓋蓬布或采用箱式運輸,減少物料灑漏;同時要求項目必須對進場道路進行維修、硬化,并定期維護清潔,減少揚塵污染。
生活污水經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井下排水經過井下水處理站處理后一部分廠區回用、一部分用于上河村蔬菜大棚灌溉用水,剩余部分通過修建排水管,輸送至麻黃梁工業園,對當地地表水影響較小。
煤礦擬采用風積沙似膏體充填工藝對礦區范圍內的剩余實體煤進行開采,由于采用充填工藝,地表沉陷相對較小,地表沉陷在短時期內會對植被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經及時采取生態綜合整治措施后,沉陷對植被的不利影響可以得到有效的減緩。
項目運行期掘進矸石全部充填井下廢棄巷道,不出井,少量的地面撿矸全部交于乾元發電廠發電綜合利用(矸石回收協議);生活垃圾交由市政統一收集處理;礦井水處理站的煤泥全部摻入沫煤外售;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定期清理,與生活垃圾一并處置;廢機油在場內設廢油脂暫存處,最終交有資質單位合理處置,各類固體廢物得到妥善處置,對環境影響較小。
項目工業場地和充填站聲環境現狀監測工況為設備正常運行狀態,噪聲現狀監測值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標準值。進場道路車流量小,加上該路兩側無敏感點,煤礦運輸基本不會產生擾民現象。
三、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的網絡鏈接及查閱紙質報告書的方式和途徑
報告書網絡鏈接:http://www.ylrb.com/2019/0417/434327.shtml?spm=0.0.0.0.Z6DuOd&file=434327.shtml
查閱紙質報告書可以與榆林市上河煤礦生產部陳工聯系。
四、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
受項目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代表,或關心本工程環境保護工作的其他公眾
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榆林市上河煤礦
聯系人:陳工 聯系電話:0912—3616008
郵箱:906239567@qq.com
環評單位: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郭工 聯系電話:029—68661271
郵箱:86779160@qq.com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2019年4月20日—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