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露采礦山作減法。及時向省國土廳出具礦山采礦許可證階段性到期不予延續的初審意見,實現中國水泥廠孔山礦的有序關停,全市露采礦山礦業權減少1個,并主動承擔礦山剩余資源儲量核實和采礦權價款補償測算工作,依法維護礦山企業合法權益。
二是地熱資源作加法。抓住省級地勘基金項目申報契機,完成南京市湯山溫泉旅游度假區滬蓉高速以南老寧杭公路以北地熱調查項目,實現該地區地熱調查成果“零”的突破,全市地熱礦權將增加1個。
三是推動綠色礦山建設。落實邊開采邊治理要求,對礦山開采產生的污染、地質災害、生態破壞失衡予以最大限度的恢復治理或轉化創新,全市礦山在采選技術工藝升級、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諧礦區創建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市已有4家礦山被授予“國家級綠色礦山”稱號。
四是堅持資源高效利用。在采礦山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三率”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鐵、鉛鋅、鍶等優勢礦產資源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在全國保持先進水平。全市已有8項技術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占江蘇省入選總數的80%,處于全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