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力拓將要出售最后一批煤礦產。此次煤礦出售將使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力拓完成退出煤炭市場的計劃,并繼續實施資產出售計劃。據悉,自2013年以來,力拓集團已經出售超過70億美元的資產。
一、力拓逐步“拋棄”的煤礦
2015年9月,力拓集團同意將Mount Pleasant臨近的Bengalla煤礦權益以6.0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的新希望集團。
2016年,印度尼西亞富豪Anthoni Salim經營的澳大利亞公司MACHEnergy花了2.24億美元,買下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的一個動力煤資產項目,以及未來的專利使用。
2017年,力拓以26.9億美元的價格將澳大利亞最大煤企聯合煤炭(Coal&Allied Industries Ltd.)出售給中國企業兗煤的澳大利亞子公司,即兗州煤業(600188)澳大利亞有限公司。
近期,力拓集團(Rio Tinto)將要出售的最后剩余的煤礦,該資產價格超過20億澳元(100.56億元)。
自2013年以來,力拓集團已經出售超過70億美元的資產。加上近期正在拋售的,總資產近百億美元。

二、最后一批被拋棄的煤炭礦產
1、海爾克里克煤礦
海爾克拉克煤礦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博文盆地(Bowen Basin),力拓集團擁有該煤礦82%的股權。據公司網站稱,該煤礦年產量為1000萬噸。另外,力拓還擁有茶隼煤礦80%的股份,2016年,茶隼煤礦共生產動力煤和煉焦煤500萬噸。
2、被拋棄原因
從2014年起,力拓位于澳洲的煤礦產量開始走低。產量降低是因為力拓集團位于昆士蘭州博文盆地的海爾克里克煤礦這一煉焦煤兼動力煤煤礦所開采的動力煤多于煉焦煤。
該集團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力拓在澳大利亞的硬焦煤產量由2013年同期的241萬噸降至164萬噸,下降28%,這導致力拓2014年全年硬焦煤產量降至705萬噸,下降8%。
從近年來煤礦產量可以看出克里克煤礦2014年生產硬焦煤532萬噸,而2013年的產量為561萬噸。此外,同位于博文盆地的茶隼煤礦(Kestrel),2014年生產硬焦煤173萬噸,而2013年的產量為204萬噸。
2014年第四季度力拓集團在澳大利亞的半軟焦煤產量降至72.8萬噸,同比下降21%。這導致該集團2014年全年半軟焦煤產量降至321萬噸,下降17%。
2014年10月8日,力拓集團出售了其位于莫桑比克的煤炭資產,造成巨大損失。力拓集團稱,2014年該公司在莫桑比克的硬焦煤產量為41.6萬噸,較2013年下滑26%。

三、全球加大脫碳步伐煤炭兩極分化
1、其他國家企業或機構的”棄煤”聲明
★法國安盛(AXA)計劃剝離24億歐元煤炭資產,并且“完全脫離油砂行業和相關管道業務”。
★荷蘭國際集團ING“決定加快減少對煤炭發電的融資”,到2025年,“不再為煤炭發電比例超過5%的公用事業領域的客戶提供融資服務。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將“從單獨管理的動力煤投資中剝離出來”。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將披露氣候變化對其業務的影響,正如其股東敦促的那樣。
★世行集團表示,2019年以后,“不再為上游石油和天然氣融資”,雖然它明確表示仍將支持天然氣分銷和運輸方面的投資。
這些公告都是關于發電用的動力煤,而不是冶金煤(用于煉鋼)。冶金煤在煤炭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超過70億公噸,每年約有10億噸。盡管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更高的能源效率直接與燃煤發電相競爭,但沒有什么能夠與煉鋼用煤競爭。
2、發展中國家的煤炭行業
以印度為例,根據IEA最新報告,印度將在五年內增加1.35億噸煤炭,即去年全球需求量的2.5%左右。
世界許多地區的煤炭使用量繼續下降,但會被印度、東南亞以及其他幾個今天煤炭的作用不大但正在上升的國家持續增長所抵消,幾乎所有的煤炭消費增長都將在發電領域。
四、多國難以擺脫對煤炭的依賴
盡管現在似乎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反對煤炭的浪潮,但是2015年至2040年期間,預計全球煤炭產量仍將增加3%,達到94億短噸(一短噸約合0.91噸)。
到2040年,中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此外,澳大利亞還將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之一。
全世界煤炭需求看似在減少,實際煤炭消費中心從歐美市場轉移到亞洲市場。
近兩年,國內煤炭市場受益于供給側改革,企業優化提升能源效率,國企改革帶來紅利,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測算1-10月我國累計商品煤消費量31.6億噸,同比增長3.1%。
其中,1-10月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行業累計消費量分別為16.25億噸、5.38億噸、4.21億噸和2.32億噸,同比增幅分別為5.8%、2.8%、-3.3%和6.1%。
亞洲市場煤炭消費量已超過全球總量70%,亞洲從煤炭出口已轉變為進口,對煤炭需求起到了穩定作用。預測2018年煤炭行業或許能夠迎來久違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