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堆小山般的建筑垃圾,首先通過混合倉清揀出木材、紙屑、塑料等,隨后進行打堆搬運至振動給料器上,再輸送至骨料生產車間進行深加工。這是11月27日在平涼新振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產線上看到的一幕,這條生產線的投運為市建筑垃圾規模化處置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也是平涼市當地企業首次破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讓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建筑垃圾處置利用問題,是城市發展中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題,往往造成垃圾圍城現象,并帶來大氣、水源等環境問題。在平涼市,主城區建筑垃圾主要由修建市政基礎設施和拆除建筑物產生,主城區每年產生約40萬立方米建筑垃圾。而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僅通過回填、增加傾倒點等措施,已無法滿足處置需求。

據了解,此生產線設備已于10月份正式建成投產,每天處理建筑垃圾2000噸左右,年處理量預計72萬噸。所生產的骨料既可作為建設海綿城市所需透水磚的原材料再次利用,也可為攪拌站提供原料,還能用于道路建設。再生骨料的生產和合理利用可以把建筑業、建材業的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從源頭上解決建筑垃圾二次污染的問題。
現場看到,被運來的大量垃圾,通過利用破碎機把簡單分類的建筑垃圾進行破碎篩分,然后經過化學及物理方法的加工,使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生成各類建筑原材料,有效地“反哺”到城市基礎建設之中。
“建筑垃圾生產的砂石骨料用于鋪墊道路,和以前用的砂石料比起來質量一樣,費用上卻更劃算一些。”負責建筑垃圾回收處理中心生產的李進宏告訴記者,生產線開始運營后,他們就陸續將生產的砂石骨料作為一些道路鋪設的基礎材料,使用效果良好。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既是科學,也是藝術。這條生產線的投用不僅解決了建筑垃圾的處理問題,還減少了當地企業購進建筑原材料的費用。”振輝集團董事長王佑軍介紹,隨著再生骨料為原料的道路鋪筑成功,該項目將繼續產出更多高品質再生骨料,廣泛應用于市政工程、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讓建筑垃圾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該公司建設的廢舊金屬、廢紙、廢棄電器等專業性集散交易市場,對建筑垃圾、廢舊輪胎、廢塑料等再生資源進行加工處理,使其回收利用,科學地解決了環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實現了再生資源產業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有效地促進了平涼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