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推進的城中村改造,為城市帶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帶來了難以計數的建筑垃圾。在即將轉身成為杭州錢江新城2.0的五堡、六堡、七堡和紅五月社區,大約260萬平方米的拆遷建筑面積就將帶來202.8萬噸的建筑垃圾。
這么多的垃圾,投到西湖里,差不多能填掉半個西湖。如何更合理利用這些建筑垃圾,既減少環境污染又節省成本,錢江新城投資集團想到一個妙招——
“經技術處理后,這些渣土、棄料、淤泥等建筑垃圾可以生產出再生骨料、標準磚、透水磚等新型建材,再次投入新城的建設。”在五堡社區的拆遷地塊,這樣一座可以使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工廠,7月31日正式投入了運營,為這些老舊建筑上的廢棄物創造了重生的可能。
變廢為寶
從建筑垃圾到新型建材只需3分鐘
這座工廠是錢江新城投資集團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也是目前杭州市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
從外表上看,它似乎與大多工廠沒什么不同,但走進去,記者發現其中別有洞天——
三臺不同類型的破碎篩分機如同三個大胃王,大塊廢棄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被它們一級級吞入,打碎成不同大小的骨料,再篩分出來,被傳輸帶分門別類地送往各個儲料區。另一邊,制磚機就像魔法師一樣,可以把碎石骨料變成整整齊齊的磚塊,只要給它不同的模具,就能變換出不同類型的建材,像道板磚、標準磚、透水磚等都是這些建筑垃圾“變身”后的成品,一些標準磚將會被大量地應用于江灣地區長達3萬米的圍墻的建設中,還有一些骨料可以做成道路路基。

▲制磚機

▲再生透水磚(左)、標準磚(右)
該項目負責人陳少鵬算了一筆賬:如果設備正常運行,從建筑垃圾進入喂料機到“變身”為磚塊,中間過程僅需要3分鐘。按這樣的情況來算,大約每天可以“消化”2000噸的建筑垃圾,而轉化利用率高達95%以上。
為何想到建這座工廠?節省資金又利于環保
為什么會想到建造這樣一座工廠?
“節省資金而且環保。”陳少鵬說,如果沒有這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工廠,建設錢江新城2.0所帶來的202.8萬噸建筑垃圾將不得不走上運出城外、進行填埋的路途。
“每輛渣土車大概能運走15噸建筑垃圾,要把拆遷產生的建筑垃圾全部運走,需要運輸135200趟。”陳少鵬介紹說,“運輸過程多是露天,路途又遠,一路揚塵,對城市環境影響不小。”
他們曾經做過測算,以錢江新城擴容二期建筑垃圾202.8萬噸的總量推算,這些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將減少天然砂石開采和運輸202.8萬噸,減少油耗300萬升,減少使用開采土石方炸藥3.36萬公斤,減少爆破產生的二氧化碳0.268萬升,減少破壞4萬平方米的自然植被,減少運輸13萬輛車次,減少運輸車輛占用公路585公里。
當然,經濟利益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這座工廠,目前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錢江新城5.58平方公里的擴容二期,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年處理建筑垃圾50萬噸,相比傳統的垃圾外運、填埋模式,可以節約開發建設成本40%以上。”與此同時,項目再生的透水磚、護坡磚、植草磚等都將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產生積極的效益,“再生產品的價格比天然建筑材料低,可以降低海綿城市建設的經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