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礦井提升設備安全準入分析驗證實驗室,在中信重工伊濱高端電液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投入試運行。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礦井提升設備“體檢中心”,該實驗室的投用將為保障礦山井上、井下提升設備的安全發揮巨大作用。
根據直徑和用途的不同,提升設備主要分為礦井提升設備和提升絞車。其中,礦井提升設備是集機、電、液于一體的大型提升系統,在礦山、建筑等行業應用廣泛。同時,它也堪稱聯系礦山井上和井下的“咽喉”設備,是煤礦生產的一條生命線。
礦井提升設備一旦發生故障,輕則礦井停工停產,重則造成人員傷亡。近年,我國煤礦事故頻發,國家和各大煤礦對礦井提升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越來越重視。
在此背景下,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監總局與中信重工聯合設立國家級礦井提升設備安全準入分析驗證實驗室,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該實驗室位于中信重工伊濱高端電液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總建筑面積9886.5平方米,主要由實驗車間、實驗基地辦公室兩部分組成。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實驗室將具備國家針對礦山提升設備的安全準入分析驗證、安全標準和規范的制定、事故調查分析驗證、測試技術和方法研究等功能,為我國礦山安全生產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走進實驗室總控室,記者看到了礦井提升機安全準入分析驗證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由中信重工研發設計制造的直徑為6.5米的提升機、閘控系統、變頻潤滑站和全套電氣系統,技術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更為高端的是,該系統針對我國目前提升設備行業內采用的各種傳動系統,分別設立了相對應的檢驗設備,可進行動態模擬加載、模擬負力提升、模擬電網波動、機械加載,以及在線電能質量檢測等多種實驗,對提升機電控系統的安全運行性能進行分析驗證。
在實驗室里,還擁有國家973計劃“超深井大型提升機裝備設計及安全運行基礎研究”多繩纏繞式提升機實驗平臺,其主要功能是對提升機鋼絲繩振動、罐籠姿態等進行驗證與分析。
這個全國唯一、國際領先的國家級礦井提升設備“體檢中心”能夠落戶洛陽,與中信重工的貢獻分不開。
礦井提升設備是中信重工的看家產品。該企業不但研制出實驗用國內最大的直徑6.5米提升機,而且中國提升機的“鼻祖”就誕生在中信重工。1958年4月30日,在當時的洛陽礦山機器廠(中信重工前身),焦裕祿主持研制出新中國首臺直徑2.5米礦井提升機(卷揚機)。2015年,這臺曾在義煤集團觀音堂煤礦安全運行49年的提升機光榮“回家”,作為河南工業文化遺產的最新景觀,在中信重工永久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