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在13日結束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中,利用“蛟龍”號高清攝像和精準取樣等特有技術手段,我國對南海3個擬定選礦區域的結核結殼分布情況進行了探尋,初步掌握了采集試驗擬調查區的多金屬結核分布特征,鎖定A區、C區作為后續試采預選區主要區域。 多金屬結核是深海蘊藏的一種重要礦產資源。本航段現場指揮部總指揮鄔長斌說,“蛟龍”號為南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選址進行了5次下潛,獲得的高精度定位數據和高質量研究樣品,為我國下一步開展采礦試驗奠定了良好基礎。 “兩次在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下潛,是我國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進行的系統觀察,獲得了珍貴的玄武巖、沉積物、近底海水和生物樣品。其中,玄武巖樣品為研究新生代南海海山的形成時代和演化提供了基礎。”本航段首席科學家石學法說,本航段成果將大大推進南海中部海山巖石學及南海北部海底峽谷濁流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