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遼西地區新型釩鈦磁鐵礦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技術及示范(2015BAB1800)”于2015年4月獲批,于2016年10月通過國家中期檢查。承擔單位為東北大學、朝陽日隆釩鈦有限公司、武漢科技大學、沈陽化工大學。
朝陽等遼寧西部地區釩鈦磁鐵礦資源主要特點是高釩鈦、低鐵,儲量占全國8%,其不能采用傳統的高爐-轉爐-釩渣提釩工藝流程,目前尚無先進可靠經濟可行的技術。基于此,本項目基于朝陽等遼西地區釩鈦磁鐵礦資源高釩鈦、低鐵的特點,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接提釩生產V2O5、直接還原后磁選分離或電爐熔分生產金屬鐵和鈦渣的一體化工藝流程,研制氧化焙燒豎爐、直接還原爐(窯)等關鍵工藝設備,建立一條釩、鈦、鐵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節能減排中試生產線,使其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從而為后續的規?;a奠定良好的基礎。預計2017年底(項目截止期時),中試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V2O5 330t,金屬鐵14000t,鈦渣7400t(ΣTiO2質量分數45%~50%);釩、鈦總回收率均為70%。本項目旨在于為遼西新型釩鈦磁鐵礦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探索一條先進可靠、經濟可行、節能環保的技術途徑,帶動遼西地區釩鈦資源有序、高效綜合利用,促進遼西地區釩鈦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
截止到中期檢查,本項目已查明了遼西地區釩鈦磁鐵礦礦物特征,研發了磁-浮聯合分選工藝;攻克了短流程直接提釩工藝流程與關鍵技術,研制了氧化焙燒豎爐等關鍵設備,初步建立了國內第一條直接提釩中試生產線;攻克了回轉窯低溫直接還原-鈦鐵分離生產金屬鐵和鈦渣工藝流程,研制了低溫直接還原回轉窯和直接還原豎爐等關鍵設備,積極籌建中試生產線。該項目配套的直接提釩生產線技術指標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其中,釩工藝總回收率達到70%,釩焙燒轉化率達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