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16年中國國際鋁加工論壇在上海開幕。論壇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中國鋁業公司主辦,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承辦。論壇旨在傳播綠色鋁工業理念,開辟鋁在新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搭建生產與消費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雙方的深入溝通和可持續發展,介紹國內外成功的生產與管理經驗,助力加工企業的產品升級,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推進中國鋁加工產業的結構調整,促進中國鋁工業由大國向強國轉變。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中國宏橋集團董事長張士平,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敖宏,酒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春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范順科,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大奎,濱州市委副書記、濱州市長崔洪剛,國際鋁業協會秘書長羅恩·耐普,副秘書長白可,勵展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嵐,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立新等嘉賓出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主持開幕式。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
陳全訓在論壇致辭時指出,我國鋁工業的運行情況總體平穩,呈現“生產趨穩、效益回升、調整加快、出口下降”等四個特點。一是生產趨穩。在經過連續多年快速發展之后,目前中國鋁工業開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今年1~5月,中國電解鋁產量1262萬噸,同比下降1.7%;鋁材產量2250萬噸,同比增長12.4%;二是效益回升。隨著國內外市場鋁價趨于穩定,1~5月,規模以上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億元,同比增長19.9%,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的44.7%,成為支撐行業經濟效益增長的主要力量;三是調整加快。當前中國鋁工業正在按照“三去一降一補”的部署,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并取得了階段性效果。部分缺乏競爭力的電解鋁產能開始永久性退出市場。產品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鋁掛車、鋁建筑模板、鋁合金電纜的應用正在不斷拓展,鋁產品庫存總體處于合理區間;四是出口下降。由于國內訂貨較為活躍,中國鋁產品出口增長勢頭明顯放緩。1~5月,中國鋁材出口量168萬噸,同比下降8.7%。可以說,中國鋁工業發展的變化,既有轉型發展的陣痛,也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陳全訓表示,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今后幾年有色金屬工業的六項重點任務,即嚴控新增產能、加快退出過剩產能、加強技術創新、擴大市場應用、健全儲備體系、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為完成六項重點任務。包括鋁加工行業在內的鋁行業,是貫徹落實《意見》的重點領域。一些重點工作,如加強技術創新、擴大市場應用、深化國際合作等,都需要并且有條件在鋁加工行業取得率先突破。中國鋁加工行業企業應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為行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走出新路子。作為全球最大的鋁材生產和消費國,保持中國鋁加工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對全球鋁工業的未來發展格局演變也具有重要意義。
敖宏指出,近年來,中國鋁業公司把鋁加工作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加快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2015年,中國鋁業公司共完成鋁加工材120余萬噸,已躍居世界第三大鋁加工企業。未來將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為推動全球鋁加工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濱州市副市長王文祿在論壇上表示,濱州鋁產業具有強大的產能優勢、獨特的成本優勢和全產業鏈優勢,并具有充足的原料優勢和突出的集群優勢。鋁產業以魏橋創業集團為龍頭,經過十多年發展,至去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億元。根據國內外鋁產業走勢,濱州確定了“十三五”期間打造“5000億級高端鋁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并提出了“1131”的鋁產業布局,即以魏橋集團為龍頭,以濱州鋁產業協會為紐帶,以鄒平、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海經濟開發區三大基地為依托,力爭“十三五”末規模以上涉鋁企業達100家以上。
近年來,中國鋁加工行業增速明顯放緩。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鋁加工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7億元,比上年下降9.56%,為近年來首次負增長。中國鋁加工全年利潤總額達515.9億元,比上年增長5.6%,增幅也有所下降。中國鋁行業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補短板任務艱巨,因此行業企業需要開放思想,尋求發展機遇和合作空間,把握住國民經濟的新機遇,挖掘鋁工業增長潛力,推動鋁工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