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863計劃“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主題項目的技術驗收會議。會上,項目首席專家向驗收專家組匯報了項目總體執行情況并接受了專家組質詢。經討論,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技術驗收。
“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項目是“十二五”初期863計劃優先啟動的研究任務,其目標是瞄準我國地下礦山采礦生產中的鑿巖-裝藥-鏟裝-運輸這一主體 作業流程,研發實用化的礦用裝備,開發地下泛在信息采集、導航定位、調度管理系統,為攻克我國地下深部礦產資源開采作業面臨的工作環境危險惡劣、生產要素 調度管理復雜等突出難題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通過5年攻關,項目研制出“智能中深孔全液壓鑿巖臺車”、“地下高氣壓智能潛孔鉆機”、“地下智 能鏟運機”、“地下智能礦用汽車”和“地下智能裝藥車”五大智能化無軌裝備,這些裝備均可在調度與控制系統的指揮下實現全無人作業和自主行走,且分別具備 鑿巖臺車高精度定位作業、潛孔鉆機智能接卸桿和防卡桿、鏟運機自動換擋與無人駕駛、鏟運機高精度自動稱重、鏟運機定點卸載、礦用汽車混合動力驅動與智能行 駛、炸藥車自主尋孔與智能耦合裝藥等功能,實現了地下金屬礦關鍵裝備的“智能作業”功能。
同時,項目重點攻克了泛在信息采集傳輸控制協議、多 層次復合網絡傳輸架構、高實時性移動寬帶通信、惡劣環境下網絡快速組建與高可靠傳輸、可視化調度與控制理論、多地質體的工程建模與更新、地下移動設備高精 度定位導航、導航路徑規劃與跟蹤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了泛在信息采集系統、井下無線通訊系統、地下金屬礦開采智能調度與控制系統、設備精確定位與智能導航 系統以及智能采礦爆破控制系統五大智能化支撐平臺,為五大無軌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無人化開采作業提供了技術支撐。項目執行期間,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40余項,登記軟件著作權20余項,發表論文論著280余篇。
項目研究成果以系統集成方式在凡口鉛鋅礦、山東黃金焦家金礦進行了現場工業技術 驗證,達到了預期目標,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目前,地下金屬礦智能裝藥車、三維激光掃描儀、泛在信息采集系統等成果已在國內礦山企業推廣應用,創造產 值1600多萬元,帶來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