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是每位市民、每個家庭的生活產物。每天凌晨4時左右,我們城市的環衛工人就開始打掃和清運生活垃圾;每天我們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時常會看見垃圾清潔車的“身影”;也偶爾會聽說哪個小區,因為種種原因造成垃圾堆積的現狀……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據松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統計顯示,市城區內每天日產生活垃圾約500噸,由市容部門集中收集處理,處理方式以簡易填埋為主。
目前,松原市現有兩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分別為江南生活垃圾處理場和江北生活垃圾處理場。
江南生活垃圾處理場位于寧江區毛都站鎮附近,距離市中心7公里,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庫容180萬立方米,日處理能力300噸,設計使用11年,采用衛生填埋工藝;該工程2011年9月投入試運行,接收江南城區內的生活垃圾,日均接收生活垃圾300噸左右。
江北生活垃圾處理場位于寧江區新城鄉八家子村,距市中心6公里,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庫容140萬立方米,設計填埋深度11米,日處理能力400噸。
其中,江南生活垃圾處理場地處城市上風向,因環境影響已經停止運營。目前,松原市主城區的垃圾均送至江北生活垃圾處理場。2013年,主城區垃圾清運統計數值已經遠遠超過江北生活垃圾處理場設計負荷,因此,亟待新建垃圾處理設施,用于解決松原市主城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
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以掩埋為主,不僅會影響周邊生活環境,也會造成土地污染等后果,城市的生活垃圾處理成為制約城市生活環境質量的“頑疾”。
松原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垃圾焚燒發電 6月投入生產
近日,記者在松原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部了解到,城市垃圾處理的“頑疾”將在今年6月徹底打破,因為松原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月份正式投入生產。
據了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杭州錦江集團松原鑫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在2014年7月與松原市政府簽署了《吉林省松原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在松原市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并負責項目的投融資、工程建設和特許經營。該項目是在2015年3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6月末正式投入生產。
記者還了解到,該項目的主體工程已于去年年末完成,目前,整體項目工程已經完成95%以上,正在處于單體調試和系統調試,以及項目的收尾階段。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寧江區雅達虹工業集中區內,占地面積5.8萬平方米,投資3.57億元,建設周期為260天。“由于我們享受到了優惠政策,政府辦事效率高,審批流程順利,各部門支持,建設周期大大縮減,有希望在6月初即可正式投入使用。屆時,我們會向松原市政府和松原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錦江集團松原鑫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英慎林說。
日處理垃圾1000噸 年發電量1億千瓦時
該項目中垃圾焚燒廠的建設綜合考慮全市的垃圾處理,正式投入生產后,服務區域主要為松原市由中心城區、前郭縣城和乾安縣,在滿足垃圾收集和輸送的條件下,適當考慮周邊縣城的生活垃圾處理,最終輻射全市范圍。
根據垃圾產生量的統計,至2020年,松原中心城市的垃圾產量在1000噸/日,至2030年松原中心城市的垃圾產量在1500噸/日。
“我們在確定工程規模時,既考慮到近期的實際需求,也要考慮到遠期的發展需要。按照目前松原市城區內的生活垃圾產量來說,我們的項目完全可以達到近期和遠期需要,實現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英慎林說。
據該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正式投入生產后,日處理垃圾量最少1000噸,不僅可以解決垃圾處理的難題,同時能每年為松原市提供1億千瓦時的電量。
1億千瓦時的電量是什么概念呢?英慎林總經理為我們算了一筆賬:
“一個家庭每個月按照100元錢的電費算,一個月使用約200度電,一天約5度電,相當于5千瓦/時,我們的項目年產生1億千瓦時的電量,一天發電量為27萬度電,相當于5400戶一天的用電量。”英慎林說。
生態環保節約 為建設“兩城”做貢獻
據了解,該項目正式投入生產后,有利于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標準化、規范化,將改變松原市主城區現有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理的現狀,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處理設施標準化、規范化,處理技術先進、管理水平科學的目標。
采用焚燒方式處置垃圾后,垃圾減量達到85%左右,緩解了松原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壓力。
將杜絕簡易堆肥處理產生的污水、廢氣等二次污染,改善了人居環境質量,有利于居民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使松原市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保護了自然資源,保持了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逐步使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協調。
此外,焚燒后產生的熱能發電為社會提供大量優質能源。焚燒后產生的殘渣,密實、無菌又可為社會提供筑路等用料。廢鐵等金屬材料經磁選回收后,又可為社會提供金屬用料,保護了生態環境,為社會節約了資源,創造了財富。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入生產后,將徹底改變我市現有的垃圾處理狀況,既實現垃圾廢物再利用、保護環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又能產生電量,服務于市民,為建設‘綠色產業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做貢獻。”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垃圾無害處理有限公司副經理張松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