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可以變廢為寶?來為你揭秘。4月20日上午,探訪了位于包河工業園的合肥唯一一家泔水處理機構合肥非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餐廚垃圾經過分揀、破碎、混合發酵等一系列程序,45天即可成為成品有機肥。據了解,該廠日處理餐廚垃圾能力為220噸,但目前每天只能“吃半飽”。

餐廚垃圾變肥料
[處理過程] 泔水45天變成有機肥
在非凡生物科技公司的車間門口有一臺地磅,每天晚上收運餐廚廢棄物的車輛回來后,首先要經過地磅稱重,然后去卸料。據該公司董事長何志碩介紹,輸運帶將卸下來的餐廚垃圾運送到“人工分揀區”,將飲料瓶、塑料袋等無機物分揀出來。“分揀完后,餐廚垃圾進入破碎機。”何志碩表示,經過粗破碎、細破碎兩道程序后,所有餐廚垃圾大小不超過2cm。之后,這些餐廚垃圾將進入變身的最關鍵階段,配料、混合與發酵。經過榨汁的餐廚廢棄物被摻入農業廢棄物等輔料后,再經過三次混合,然后摻入微生物發酵菌劑,之后進入發酵池發酵。經歷22天的“閉關修煉”,才能出發酵區。帶水分肥料,還要再經過一道靜置脫水程序才能進入包裝車間裝袋。“從餐廚廢棄物進場到包裝,需要經過45天時間。”何志碩說。
[運行現狀] 目前只能吃個“半飽”
據介紹,1噸餐廚垃圾可以轉變成0.5噸液態肥料和0.3噸固體肥料。“經過處理后的餐廚垃圾,可以實現垃圾最大化的利用,幾乎做到‘吃干榨凈’,產生的廢氣也經過除臭處理,達標排放。”該廠行政副總經理徐勇介紹,目前合肥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已經建成投用的一期工程,餐廚廢棄物日處理能力是220噸,但每日實際回收來的餐廚廢棄物只有100噸左右,最高峰也只有130噸。今年下半年,日實際處理餐廚垃圾總量有望突破150噸。“這個規模在試點城市中已經很不錯,有些城市一天只能回收20噸餐廚廢棄物。”相關人士說。
[附加效應] 枯枝敗葉成為制肥輔料
在利用餐廚垃圾的同時,這種技術還能順帶解決另一個頭疼的問題——秸稈、枯枝敗葉。由于制肥摻輔料,用的就是以秸稈、枯葉為主的農業、綠化廢棄物,原本堆那無用、又要禁燒的秸稈,現在有了極好的用武之地。隨著廠房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對秸稈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加大。
[后期建設] 兩期投產解決全市泔水
根據合肥市餐廚辦主任黃典印介紹,目前合肥餐飲企業日產的餐廚垃圾有400到500噸,其中“三大”占了200噸左右。一期工程目前解決“三大”問題,二期則能夠滿足全市餐廚垃圾的回收。因此,目前的回收政策是循序漸進式的,從大型餐飲企業開始。根據計劃,一起投產后三年內開始二期建設,不過以目前情況看,建設日期可能會大大提前。
徐勇同時介紹,公司還將在濱湖建造一小塊生態林區,就用自家的肥料,讓大家直觀看到有機肥到底行不行。同時,“環保小課堂”已經在籌備,“主要是進校園,讓孩子們了解垃圾處理、分類,增強環保意識。”
[未來目標] 家庭廚房泔水也要納入
據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餐廚垃圾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規劃,但從長遠目標來看,每家每戶的廚房垃圾也是考慮的重點。而要實現家庭餐廚垃圾回收,必須實行垃圾分類。據了解,合肥市已經在包河區、廬陽區已經有十幾個小區開始試點。相關部門準備了如垃圾袋自助發放機、智能垃圾分類專用收集箱、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臺等設備,基本原理是通過二維碼技術,建立一戶一碼實名制,通過智能技術手段實施垃圾分類投放。當然,掃碼不會白掃,每次倒對實名賬戶會有積分,這些積分可以拿去換小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