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資源日益緊缺的當代,處理及回收利用垃圾,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有人把垃圾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那么如何處理這些“資源”呢?2015年南昌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運行,這也是我省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這里垃圾廢物實現華麗“轉身”。
據悉,南昌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全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0萬噸,年發電量約1.2億度,年發電收入約7800萬元。

走進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綠樹環繞中的廠房
走進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映入眼簾的是綠樹環繞中的廠房,迎面吹來的是清新的空氣。進入廠區,全封閉的車間外沒有一絲異味。透明操作間里,巨大的機械抓手正把垃圾“抓”起來放進方斗。一個深31米、長70米、寬31米的巨大垃圾間,足夠容納2萬噸垃圾。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車經由垃圾專用通道進入卸料大廳后,倒入垃圾池。經過7—8天的發酵,垃圾產生的臭味兒被“封鎖”在垃圾池內,再通過抓斗投入焚燒爐。在中央控制室里,一個個小屏幕實時監控著垃圾從進入垃圾池、投入焚燒爐到燃燒的全過程。在顯示屏上,焚燒爐的爐內溫度、煙氣含量等數據也都一目了然。對于公眾最關心的二噁英問題,據介紹,該項目焚燒爐采用機械往復式爐排爐,煙氣凈化采用旋轉噴霧反應塔和袋式除塵器相結合的煙氣凈化工藝,并輔以活性炭噴射系統,用于去除二噁英及重金屬的污染。
據了解,南昌市總人口為524萬,其中城市人口276萬、農村人口248萬,全市城鄉日產垃圾約3100噸,其中城市生活垃圾1800噸(除去前端分類利用及餐廚垃圾)、鄉村垃圾1300噸。垃圾需要處理,而焚燒發電又賦予垃圾新的“魔力”。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焚燒1噸垃圾可產生350千瓦時,每年可產生1.2億千瓦時電能。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成投產,形成了麥園垃圾處理廠日填埋2000-2200噸、泉嶺焚燒發電廠日焚燒1200噸的處理能力,可完全覆蓋城鄉日產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此外,南昌市城管委總工程師吳軍告訴記者,該垃圾場主要處理南昌市青云譜區、南昌縣、進賢縣的全部生活垃圾以及青山湖區、高新開發區的部分生活垃圾,解決南昌市三分之一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以前在農村的公路兩邊,房前屋后,甚至水塘邊都能看到散裝垃圾的身影,南昌市目前農村所產生的垃圾量是每天1200噸左右,如果這些垃圾不進行處理,農村就會被垃圾覆蓋。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后,有效地把垃圾收集起來,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且變成清潔能源。如今很多農村的池塘、溝渠等都在進行處理,把舊的農村垃圾回收,新的垃圾也不再污染農村環境。下一步,我們制定了南昌市農村清潔的實施方案,要對城鄉垃圾達到90%以上的無害化處理,爭取在2018年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