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蘇同黎公路一路向南行駛,在太湖新城(松陵鎮)湯華村,長白蕩畔,可以看到一座工廠正在拔地而起。目前,主廠房建設到近30米高,煙囪建設到近60米高。這就是吳江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效果圖
這個備受吳江市民關注的民生項目當前進展如何?“燒”出來的氣體怎么處理?如何監管該項目的運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走進項目施工現場,實地深度探訪。
項目進展如何,何時達標投產?
近日,該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多名工人或在捆綁鋼筋、或在澆筑作業、或在填土,光大國際首臺自主研發的750噸大型爐排吊裝也在緊張進行。
寬大整齊的廠房,高聳入云的煙囪,遍布于廠區的綠化……在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一幅吳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成效果圖。依圖所示,該項目將建成主體廠房、綜合區、行政樓等主體建筑,并建有煙囪等配套設施。在主體廠房的正前方,植被的綠色與湖水的藍色相映襯,讓這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堪比園林式工廠。
記者先后來到在建的垃圾運輸車輛通道、卸料大廳、主廠房等地,吳江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生介紹說:“生活垃圾由垃圾運輸車收集后運至眼前的卸料大廳,傾倒至下面的垃圾池內;池內垃圾由抓斗抓起送到旁邊的垃圾焚燒爐,在焚燒爐內直接焚燒。處理垃圾的同時,運用國際先進技術嚴格控制煙氣、滲濾液、飛灰、爐渣及惡臭等。”
據了解,該項目自開工以來,進展順利:今年5月,主廠房開挖,建筑工程全面展開;7月,垃圾倉底板澆筑;8月,主廠房垃圾坑出零米;9月,滲濾液處理站正式開工;9月30日,安裝工程開工;11月,1號爐汽包吊裝;預計春節前完成主體結構建設,明年9月達標投產。
吳江垃圾為什么要焚燒?
項目有何特點?
像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衛生間一樣,每座城市都需要一個垃圾處置點。目前,吳江平均日產生活垃圾1600噸左右。我區生活垃圾采用單一的填埋方式進行處理,受到土地資源和環境容量的約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垃圾焚燒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蘇南絕大部分城市已經實現了垃圾全量焚燒。吳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規模為日處理垃圾1800噸,占地約90畝,總投資為8.89億元。
吳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采用的是全封閉輸送設備和通風除塵系統,保障廠房外聽不到噪聲、車間內無灰塵飛揚,而垃圾產生的臭氣本身就是很好的助燃劑,抽入焚燒爐的臭氣經過高溫焚燒后,將徹底得到凈化。
黃明生說:“吳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大,標準高,匯江蘇之山水、融吳江之秀美,采用世界一流的工藝技術,煙氣排放標準高,污水實現零排放,將打造成為一座江南水鄉園林式工廠,并把項目打造成環保教育示范基地。
“燒”出來的氣體怎么辦?
有沒有毒?
“2包香煙排放的二惡英量大于1噸垃圾焚燒環保處理后二惡英排放量。”對于公眾最關心的二惡英問題,黃明生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吳江項目每天焚燒生活垃圾1500噸,每年排放二惡英總量為0.2232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人體也不會造成影響。
吳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煙氣凈化系統工藝將采用“爐內脫硝系統+半干法脫酸+干法脫酸+活性炭吸附重金屬和二惡英+布袋除塵器除塵”的組合煙氣凈化方式。
黃明生說,項目采用3T技術從源頭削減、控制二惡英的產生。通過“3T”控制技術,即保持垃圾焚燒溫度不低于850℃,煙氣在850℃高溫區停留時間大于2秒,煙氣在爐膛內充分擾動混合,使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得以分解消失;同時,煙氣凈化系統中采用“活性炭噴射吸附”技術,可有效吸附垃圾在爐膛內焚燒時未完全分解的二惡英,排放標準完全達到或優于0.1納克/立方米。通過上述環保措施處理后,二惡英的排放將達到歐盟2000標準。
如何監管項目運營?
有無應急預案?
黃明生說,未來,將在廠區大門口設置一塊大型顯示屏,居民可以隨時查看垃圾焚燒發電的運營數據。
此外,吳江將采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檢、網絡、市民督察員等多種監管方式,對垃圾焚燒廠的運營實施立體化監管。區政府還將在廠內派駐監管辦公室,隨時掌控垃圾焚燒廠的運營情況;運營數據與環保局、城管局在線聯網,實時向政府主管和監管部門以及居民公開;并邀請周邊居民代表和市民代表為市民督察員,垃圾焚燒廠對其全天候、全方位敞開大門,接受督查。
有沒有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黃明生說,已經制定了焚燒爐廢氣處理系統污染事故排放風險對策和防范措施,以加強管理、定期檢修、維護、在線監測以及相關技術上的支持作為相應的應急預案,保證焚燒過程的安全性。垃圾焚燒、煙氣處理、廠區安全等制定了一系列的應急措施,保證一旦發現問題,就能得到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