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電 力 行 業 標 準
前 言
本標準是在總結我國燃煤電廠回轉式翻車機的設計、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經驗基礎上,按電力企業聯合會的要求編制而成。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標準司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李翔宇方占嶺、代東、高建輝、胡瑞清、汪永升、吳建新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回轉式翻車機運行維護規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回轉式翻車機運行、維護、事故分析與處理的原則及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大、中型火力發電廠、港口的回轉式翻車機。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10184-88 《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
水電部79.8《火力發電廠鋼球式磨煤機制粉系統運行規程》
(80)電技字第26號《電力工業技術管理法規(試行)》
(82)水電電生字第24號《發電廠廠用電動機運行規程》
GB26164.1_2010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
JB/T7015-2010 回轉式翻車機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翻車機 car dumper
翻卸鐵路敞車散狀物料的設備。
3.2
回轉式翻車機 rotary car dumper
回轉中心在被翻卸車輛外廓內部的翻車機。
3.3
最大翻轉重量 max.carrying capacity
翻車機能翻轉的最大載荷(包括車輛的自重載荷)。
3.4
額定翻轉重量 rated carrying capacity
翻車機正常工作時翻轉的載荷(包括車輛的自重載荷)。
3.5
翻轉周期 time to tip and return
翻車機連續完成一個翻轉過程所需的時間。
3.6
翻轉角度 dumping angle
翻車機翻卸車輛時轉子繞回轉中心轉過的角度。
3.7
遷車臺 traverser
將正常翻車完畢的車輛由重車線移送至空車線上的設備。
3.8
撥車機 indexer
撥送鐵路敞車進入翻車機,并將翻卸完畢的空車推出翻車機的設備。
3.9
推車機 pusher
將空車推出遷車臺,在空車線上集結成列的設備。
3.10
重車鐵牛 loaded car towing machine
將重載車輛推送到翻車機的設備。
3.11
空車鐵牛 empty car towing machine
從遷車臺溜出或從翻車機直接溜出的空車集結成列的設備。
4. 工作原理
翻車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撥車機等牽引設備牽引敞車進入翻車機,并用壓車、靠車板將車廂固定,然后驅動轉子旋轉170度左右,將散料傾卸至下方的漏斗中,再由漏斗下的給料機和帶式輸送機將散料料轉運至料場或儲料斗等需要的地方。
翻車機可以每次翻卸1-4節車皮。目前火電廠大都采用每次翻卸1節車皮的翻車機,亦有部分電廠采用每次翻卸2節車皮的翻車機。
翻車機按結構形式分,主要有回轉(轉子)式和側傾式。 回轉(轉子)式翻車機又分為“O”型翻車機和“C”型翻車機。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轉子式翻車機,轉子式翻車機的特點是自重輕尺寸小,但地面土建費用比較大。側傾式翻車機使用的比較少,側傾式翻車機的特點是自重比較大,消耗功率大,土建的費用相對要小一些。
翻車機按鐵路卸車線的布置形式分為貫通式和折返式。貫通式布置的翻車機系統省去遷車臺和空車鐵牛等設備,重車車皮的牽引和空車推送工作均由撥車機來完成。目前火電廠的鐵路車卸車線采用折返式布置的較多,本規程所指的翻車機為鐵路卸車線采用折返式布置的翻車機,所卸物料為燃煤。
5. 翻車機系統設備組成
1.1 重車鐵牛/撥車機
包括驅動裝置、走行軌道、行走裝置,接(及送車)車鉤總成、牛頭/撥車大臂升降系統、端部緩沖裝置;
1.2 夾輪器
夾板及夾板擺動驅動裝置。
1.3 翻車機
包括傾翻驅動裝置、托輥裝置、轉子裝置、緩沖裝置、壓車裝置、靠車裝置、降塵系統等。
1.4 端部止擋器
包括擋塊及頂推裝置。
1.5 遷車平臺
包括走行軌道、走行驅動裝置、移車平臺、平臺定位裝置、漲輪器、單向止擋、推車器、端部止擋及緩沖裝置。
1.6 空車鐵牛/推車機
包括走行軌道、行走裝置、端部緩沖裝置、推車車鉤總成及車體總成;
1.7 電氣及控制系統
包括電氣設備及供電裝置,限位檢測及連鎖控制系統。
6. 翻車機設計規范
翻車機設計規范見表1。
表1 翻車機設計規范
“O”型翻車機 “C”型翻車機
翻轉重量 ≤100t ≤110t
翻轉角度 ≤175°
翻轉周期 ≤60s
電機功率 2×75kW 2×45kW
調速方式 直流、雙速電動機或變頻調速
傳動方式 銷齒傳動或齒輪傳動
壓車方式 液壓壓車或機械壓車 液壓壓車
靠車方式 平臺移動靠車或液壓靠車 液壓靠車
設備重量 150t 110t
7. 翻車機運行維護
1.8 翻車機作業系統流程
1.8.1 C型翻車機作業流程
C型翻車機系統由撥車機(重車調車機)牽引整列重車慢速前進,第二節重車前輪位于夾輪器位置停運,夾輪器夾緊第二節重車的車輪,人工提銷摘掉兩節重車之間的掛鉤后,撥車機(重車調車機)牽引第一節重車前進,此時第二重節車及其后掛的重車停在原位待牽引。撥車機(重車調車機)牽第一節車前進到翻車機內指定位置后,拔車機(重車調車機)自動摘鉤,抬起大臂并駛離翻車機,返回與下一節重車掛鉤,重復下一工作流程。
翻車機靠板向車體移動,當靠板與車體接觸,限位開關發出信號,靠板停止工作;翻車機慢速起動,同時夾緊裝置向下擺動,當翻車機翻轉至35度左右時,夾緊裝置將車廂夾緊,在翻轉到70度左右時進行油路壓力檢測,若車輛未夾緊則停止翻轉并返轉零位;翻車機卸料時夾緊油缸伸長一定距離,用以釋放車輛彈簧中儲存的能量;翻車機翻轉至165-175度時減速、制動。同時振動器工作,然后翻車機反轉返回零位,接近零位時,翻車機轉速降至1/5---1/6額定轉速,呈爬行狀平穩回零;在翻車機反轉距零位40度左右時,夾緊裝置開始向上擺動松開車輛,當翻車機返回零位時,夾緊裝置返回原位停止擺動;翻車機停穩后,靠板撤離車體。
撥車機返回到原位處,自動與第二節車掛鉤后,夾輪器松開,撥車機牽引第二節車及其后掛的煤車慢速前進,第三節車前輪位于夾輪器位置停運。人工將第二節車與第三節車之間車鉤打開,夾輪器夾緊第三節車的車輪,撥車機牽引第二節車前進,此時第三節車及其后掛的煤車待卸。撥車機在牽引第二節車進入翻車機的同時將停在在翻車機內的第一節卸空的車推送入遷車臺內定位后,撥車機自動與第二節車摘鉤,撥車機大臂抬起,撥車機高速返回摘鉤平臺與第三節車掛鉤。
遷車臺上的空車被漲輪器固定后遷車臺向空車線行進,并與空車線對位,漲輪器松開,推車機將空車推出遷車臺,停在逆止器外側,推車機回原位,遷車臺返回至重車線。翻車同時機內重車也翻卸完畢。
依次往復工作,直至把一列車全部卸完。在整個卸車中保持連續作業,系統中各設備在接到動作的信號后自動交叉作業,在提高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卸車的速度得到了最大優化,滿足了卸車工作要求。
1.8.2 0型翻車機作業流程
O型翻車機系統由重車鐵牛(以下簡稱重牛)完成煤車掛接牽引。在重牛變頻器調速控制下,重牛慢速啟動然后再加速行走。當重牛將靠近車輛時立即減速慢行,實現重牛車鉤與車輛車鉤的平穩掛接。重牛掛接好車輛后,牽引整列車慢速啟動前進,然后再加速行走,在將第一節車將全部牽引至將摘鉤平臺上時,重牛立即減速慢行,將第一節車平穩牽引至摘鉤平臺規定位置,使車的后部車鉤位于摘鉤平臺的前進端。
當車輛在摘鉤平臺上的規定位置定位后,摘鉤平臺的進車端在兩個液壓油缸的作用下向上升起,使平臺上車輛的車鉤與后面車輛的車鉤在高度方向完全分開,實現摘鉤平臺上的車輛與整列車分離。摘鉤平臺上的車輛隨即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溜車,直至停放于翻車機平臺上的固定位置。此時,摘鉤平臺回落到原來位置。
車輛在翻車機止擋的作用下停放在平臺固定位置,壓車臂下落壓住重車兩側車幫。靠板在液壓缸的推動下靠向重車一側。當壓車臂壓住、靠板靠上,翻車機就可以翻卸車輛。在翻卸過程中,車輛彈簧力的釋放是通過不關閉液壓缸上的液壓鎖來吸收彈簧的釋放能量。翻卸到90度后,關閉液壓鎖,將翻卸車輛鎖住,以防車輛掉道。翻車機繼續翻卸直到接近165度左右減速、制動停車。然后翻車機反轉返回零位,接近零位時,翻車機電動機在變頻器的控制下減速,呈爬行狀平穩回零。停機后靠板后退到最后位,壓車臂上升到最高位。隨后操作將平臺上的前進止擋鐵楔脫離軌道,然后由翻車機平臺上的推車器將空車推出翻車機。
空車由翻車機推車器推出后,溜車到遷車臺上,由前行止擋和后退止擋將車平穩停放。車輛在平臺上停穩后,遷車臺慢速啟動然后再加速向空車線行走。當遷車臺將靠近空車線時立即減速慢行,實現遷車臺上的車輛軌道與空車線軌道的平穩對準,后退止擋也隨即脫車輛離軌道。車輛由遷車臺上的推車器推出。
當空車溜車至空牛可以行走推車的作業區間時,空車鐵牛(以下簡稱空牛)啟動行走將空車推至指定位置,然后空牛返回牛坑。
依次往復工作,直至把一列車全部卸完。在整個卸車中保持連續作業,系統中各設備在接到動作的信號后自動交叉作業,在提高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卸車的速度得到了最大優化,滿足了卸車工作要求。
1.9 翻車機機系統的保護設置
1.9.1 C型翻車機保護
1.9.1.1 翻車機傾翻具備條件
7.2.1.1.1 靠車板終點,夾緊機構已動作。
7.2.1.1.2 傾翻離開返回減速區,夾緊達到終點。
7.2.1.1.3 翻車機零位時,補償油缸處于補償開關一位置,且無車跨接。
7.2.1.1.4 未達傾翻終點或極限。
1.9.1.2 靠車板返回條件
7.2.1.2.1 翻車機零位。
7.2.1.2.2 未至靠車板原位或運行未超時。
1.9.1.3 夾緊松開條件
7.2.1.3.1 翻車機已進入或處于傾翻返回減速區。
7.2.1.3.2 未至松開原位或運行未超時。
7.2.1.4 翻車機夾緊及靠車條件
7.2.1.4.1 翻車機進出口光電開關全部導通,且撥車機大臂90度。
7.2.1.4.2 撥車機空、重鉤舌全開合,且撥車機未行走。
7.2.1.4.3 運行未超時。
7.2.1.5 撥車機走行條件
7.2.1.5.1 行走制動器緩解。
7.2.1.5.2 大臂90度或0度,空重鉤舌開,翻車機零位,或翻車機非零位,撥車機大臂0度并空重鉤舌均開,不在翻車機區域內運行。
7.2.1.6 撥車機重鉤舌閉,大臂0度遷車方向運行條件
7.2.1.6.1 走行制動器緩解。
7.2.1.6.2 夾輪器松開或夾緊,撥車機在解列一節重車后遷車。
7.2.1.6.3 翻車機原位。
7.2.1.6.4 遷整列重車停于夾輪器后,得到摘鉤完畢信號。
7.2.1.6.5 未至遷車極限。
7.2.1.7 撥車機空鉤舌閉,大臂0度,遷車方向運行條件
7.2.1.7.1 走行制動器緩解。
7.2.1.7.2 遷車臺原位且遷車臺上無車。
7.2.1.7.3 翻車機零位。
7.2.1.7.4 夾輪器松開或夾輪器非松開而撥車機大臂處于夾輪器和遷車臺間運行。
7.2.1.7.5 未至遷車極限。
7.2.1.8 撥車機重鉤舌閉,大臂0度,接車方向運行條件
7.2.1.8.1 走行制動器緩解。
7.2.1.8.2 夾輪器松開或夾輪器非松開而撥車機大臂處于夾輪器和接車極限間運行。
7.2.1.8.3 翻車機原位或翻車機非原位而撥車機大臂處于翻車機入口和接車極限開關間運行。
7.2.1.8.4 未至接車極限。
7.2.1.9 撥車機空鉤舌閉,大臂0度,接車方向運行條件
7.2.1.9.1 走行制動器緩解。
7.2.1.9.2 夾輪器松開或夾輪器非松開而撥車機大臂處于夾輪器和遷車臺之間運行。
7.2.1.9.3 翻車機原位或翻車機非原位而撥車機大臂處于翻車機出口和遷車臺之間運行。
7.2.1.9.4 未至接車極限。
7.2.1.10 撥車機大臂升降條件
7.2.1.10.1 未升至90度或未降至0度。
7.2.1.10.2 撥車機未在運行中。
7.2.1.10.3 撥車機未處于翻車機區域內。
7.2.1.11 遷車臺走行條件
7.2.1.11.1 對位銷復位。
7.2.1.11.2 遷車未至空車線,遷車返回未至重車線。
7.2.1.12 遷車臺遷車條件
7.2.1.12.1 遷車臺走行條件具備。
7.2.1.12.2 遷車臺上無車或遷車臺上有車未跨接遷車臺,并且推車機處于原位,撥車機大臂90度,遷車臺漲輪器漲緊。
7.2.1.13 遷車臺遷車返回條件
7.2.1.13.1 遷車臺走行條件具備。
7.2.1.13.2 遷車臺上無車或遷車臺上曾經有車并被推車機推出逆止器形成空車,或遷車臺上有車并且未跨接遷車臺,漲輪器漲緊。
7.2.1.14 遷車臺對位銷對位條件
7.2.1.14.1 遷車臺與空車線對準或重車線對準。
7.2.1.14.2 對位銷未至對位位置或對位運行未超時。
7.2.1.15 遷車臺漲輪器漲緊條件
7.2.1.15.1 撥車機空鉤舌閉,正在做遷車方向運行不得漲緊。
7.2.1.15.2 運行不超時。
7.2.1.16 遷車臺漲輪器松開條件
7.2.1.16.1 遷車臺非在走行中且空車線或重車線對準。
7.2.1.16.2 運行未超時。
7.2.1.17 推車機走行條件
7.2.1.17.1 走行制動器緩解。
7.2.1.17.2 未至走行極限。
7.2.1.18 推車機推車條件
7.2.1.18.1 推車機走行條件具備。
7.2.1.18.2 車臺上無車或有車未離開但重車線對準,或遷車臺上有車并且已空車線對準并且漲輪器松開,對位銷對位。
7.2.1.19 推車機返回條件
7.2.1.19.1 推車機走行條件具備。
7.2.1.19.2 遷車臺上無車或遷車臺上有車未離開重車線對準。
7.2.1.20 夾輪器夾緊條件
7.2.1.20.1 撥車機停止或大臂90度。
7.2.1.20.2 撥車機大臂0度空鉤舌開。
7.2.1.20.3 撥車機大臂0度空鉤舌閉,撥車機大臂在夾輪器和遷車臺間運行。
7.2.1.20.4 撥車機大臂0度重鉤舌閉,撥車機大臂在夾輪器和節接車極限間運行或遷掛一節解列重車做遷車運行。
1.9.2 O型翻車機保護
1.9.2.1 重牛
1.9.2.1.1 重牛抬頭:重牛未低頭、抬頭未超時、摘鉤臺下降到位、摘鉤臺未上升到位、摘鉤臺未下降、摘鉤臺未上升,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重牛抬頭。
1.9.2.1.2 重牛提銷:重牛未行走,抬頭到位后方可操作重牛提銷。
1.9.2.1.3 重牛接車:重牛未牽車、接車未超時、摘鉤臺下降到位、摘鉤臺未上升到位、摘鉤臺未下降、摘鉤臺未上升,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重牛接車。
1.9.2.1.4 重牛牽車:重牛未接車、牽車未超時、摘鉤臺下降到位、摘鉤臺未上升到位、摘鉤臺未下降、摘鉤臺未上升、摘鉤臺記四的記數為零,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重牛抬頭。
1.9.2.1.5 重牛低頭:重車牽至摘鉤臺就位提銷后,重牛未抬頭、低頭未超時、重牛未接車、重牛未牽車,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重牛低頭。
1.9.2.2 摘鉤臺
油泵未啟動,摘鉤臺的其他操作無法進行。
1.9.2.2.1 摘鉤臺上升:重車在摘鉤臺上就位后,摘鉤臺上升未超時、摘鉤臺未下降、重牛低頭到位、重牛未抬頭到位、重牛未牽車、重牛未接車、翻車機在零位、翻車機推車器返回到位、翻車機兩側前進止擋器上升到位、翻車機壓車梁松壓到位、翻車機壓車梁未壓車到位、翻車機靠車梁松靠到位、翻車機靠車梁未靠車到位、翻車機內無重車,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摘鉤臺上升。
1.9.2.2.2 摘鉤臺下降:摘鉤臺未開始降、摘鉤臺上升未超時,即可操作摘鉤臺下降。
1.9.2.3 翻車機
翻車機油泵未啟動,無法進行翻車機的其他操作。
1.9.2.3.1 翻車機壓車:未運行松壓車、車已在翻車機內就位,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壓車。
1.9.2.3.2 翻車機靠車:壓車梁壓車到位、未運行松靠車,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靠車。
1.9.2.3.3 翻車機正翻:翻車機未反翻、變頻器故障信號無異常、翻車機內重車已就位、壓車到位、松壓車未到位、靠車靠車到位、松靠車未到位、壓車未運行、松壓車未運行、靠車未運行、松靠車未運行、推車器未前進、推車器返回到位,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正翻。
1.9.2.3.4 翻車機反翻:翻車機正翻到位后,翻車機未正翻、變頻器故障信號無異常,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反翻。
1.9.2.3.5 翻車機松靠車:翻車機返回至零位、靠車未運行,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松靠車。
1.9.2.3.6 翻車機松壓車:靠車梁松靠到位、壓車未運行,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松壓車。
1.9.2.3.7 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下降:翻車機松壓完成后,止擋器未運行上升、止擋器下降未超時、摘勾臺未運行上升、摘勾臺未運行下降,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下降。
1.9.2.3.8 翻車機推車器前進:翻車機在零位、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下降到位、推車器未返回運行、推車前進未超時、壓車梁壓車未到位、壓車梁松壓到位、壓車梁未運行、靠車梁靠車未到位、靠車梁松靠到位、靠車梁未運行、遷車臺空線對準、遷車臺推車器返回到位,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下降。
1.9.2.3.9 翻車機推車器返回:空車推出后,推車器未前進運行、推車器返回未超時,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推車器返回。
1.9.2.3.10 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上升:推車器返回到位、前進止擋器未下落運行、前進止擋器上升未超時、翻車機推車器未前進,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前進止擋器上升。
1.9.2.4 遷車臺
1.9.2.4.1 遷車臺向空線移動:空車到遷車臺就位后且達到延時、遷車臺未向重線運行、向空線行走未超時、遷車臺記四輸出,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翻車機前進止擋器遷車臺推車器前進:遷車臺空線到位、遷車臺空線對軌準確、空牛返回到位、空牛未運行、推車器未返回運行、推車器前進未超時,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遷車臺推車器前進。
1.9.2.4.2 遷車臺向重線行走:推車器前進到位、遷車臺未向空線行走運行、遷車臺向重線行走未超時、推出的空車已行至指定位置,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遷車臺向重線行走。
1.9.2.5 空牛
空牛前進推車:遷車臺推車器推出的空車行至空牛可以前進推車的指定位置、空牛未返回運行、空牛未近送超時、空牛未遠送超時,滿足以上條件時可操作空牛前進推車。
1.10 翻車機的運行
1.10.1 翻車機系統運行前的檢查及準備
1.10.1.1 翻車機的檢查
1.10.1.1.1 翻車機處于“水平”位置。平臺軌道對準基礎軌道。
1.10.1.1.2 翻車機架構牢固無變形。
1.10.1.1.3 翻車機驅動電機和各變速箱的地腳螺絲應牢固,聯軸器連接完好。
1.10.1.1.4 翻車機驅動齒輪、齒條、柱銷之間無卡物,開式齒輪完好,無斷齒。
1.10.1.1.5 翻車機夾車機構、靠車機構、回轉框架均安全可靠。
1.10.1.1.6 翻車機減速器、靠板裝置(油缸及支承鉸點)、夾緊油缸鉸點、托輥裝置輥子等潤滑部位潤滑良好。
1.10.1.1.7 翻車機減速機、緩沖器和安全止當器等裝置無漏油現象,制動器摩擦片無嚴重磨損且無油污。
1.10.1.1.8 驅動電機的接線盒完好,接地線良好。
1.10.1.2 重(空)車調車機系統的檢查
7.3.1.2.1 撥車機在牽車終端,且臂架升起(推車機在起始端)。
7.3.1.2.1 重(空)車調車機走行軌道牢固無障礙物。
重(空)車調車機電纜滑線完整在位,軌道無異物。
驅動電機底腳螺絲、減速機箱體底腳螺絲、各聯軸器螺絲應完好、無松動。
驅動齒輪、齒條、柱銷之間無異物卡住,開式齒輪完好,無斷齒,潤滑良好。
驅動軸承的開式齒輪,固定輪、彈性輪、導性輪的滾動軸承,拔車臂的齒式聯軸器、傳動軸軸套、緩沖缸支撐及頭部軸套、回轉臂及曲桿頭部軸套,位置檢測裝置的開式齒輪等潤滑部位潤滑良好。
1.10.1.3 遷車臺、夾輪器的檢查
7.3.1.3.1 無煤車對位時,夾輪器在張開位置;有煤車時,應夾住第二輛車皮的第二對車輪,夾輪器夾口附近無積煤或其他雜物。
7.3.1.3.2 遷車臺的主(從)動裝置、滾動止當的滾動軸承;對位裝置的插座插銷;齒輪聯軸器等潤滑部分潤滑良好。
1.10.1.4 液壓系統的檢查
7.3.1.4.1 檢查各個部件的緊固螺栓、螺釘、法蘭、管接頭等聯結處是否牢固。
7.3.1.4.2 檢查油箱上各附件聯結處是否密封、固定可靠。
7.3.1.4.3 檢查油箱的油位是否達到基準油位。
7.3.1.4.4 檢查各開閉性元件,如截止閥和卸荷閥等是否置于開啟狀態,各元件安裝方向是否正確。
1.10.1.5 系統檢查
7.3.1.5.1 翻車機平臺、遷車臺對軌與基礎鐵軌間隙、偏差符合規定。
7.3.1.5.2 軌頭間隙不大于6mm。
7.3.1.5.3 軌頭高低差不大于2mm。
7.3.1.5.4 軌頭橫向偏差不大于2mm。
7.3.1.5.5 控制臺各儀表、安鈕、指示燈完好齊全。
7.3.1.5.6 就地設備控制箱密封嚴實,無滲漏水現象;各動力柜內無燒焦現象。
7.3.1.5.7 撥車機開關柜內空氣開關合上位置。
7.3.1.5.8 翻車機開關柜內空氣開關合上位置。
7.3.1.5.9 遷車臺開關柜內空氣開關合上位置。
7.3.1.5.10 程控柜內空氣開關合上位置。
1.10.2 運行中的檢查
1.10.2.1 正常運行中的各電動機電流電壓不應超過額定值。
1.10.2.2 運行中各電動機、減速機轉動部分振動不應超過額定值。
1.10.2.3 正常運行中轉機的溫度不應超過規定數值。
1.10.2.4 設備運轉正常、平穩、無異常聲音及振動。
1.10.2.5 翻卸車各接近限位開關,光電信號必須經常保證可靠準。
1.10.2.6 翻車前翻車機控制臺上的零位指示燈應亮,否則不許進車。
1.10.2.7 運行中各傳動裝置無雜音,固定螺栓無松動,振動值符合技術規范要求。
1.10.2.8 應定期檢查液壓系統壓力表,超過規定值,應及時調整或通知檢修處理,以免損壞設備。
1.10.2.9 運行中應經常檢查液壓系統油位變化,低于油標下限時應及時補油。
1.10.2.10 應隨時注意液壓系統油位變化,油溫最高不得超過60℃。如運行中油溫突然升高,應及時停機進行處理。
1.10.2.11 冬季液壓系統油液溫度較低時,應投入油系統加熱器。液壓元件動作靈活,無嚴重滲漏油現象。
1.10.2.12 需經常檢查并保持夾車機構、靠車機構動作可靠,且油缸無泄露現象。
1.10.2.13 應隨時掌握煤篦子積煤及雜物情況,當煤篦子上有較多雜物時,停止翻車,處理雜物,等處理完后方可安全翻車。
1.10.2.14 牽車時,應注意翻車機翻卸完的空車是否有掉軌現象,同時牽車臺不得有車輛滯留。
1.10.2.15 應隨時注意牽車臺上空車是否有“掉軌”或車輪不到位現象
1.10.2.16 翻車機本體復位應準確,重空線對軌誤差應符合規定。
1.10.2.17 運行中應隨時檢查滾輪輪緣與滾道是否出現“啃道”現象。
1.10.2.18 空撥車機滑動電纜移動靈活,無脫落卡塞現象。
1.11 翻車機常見故障
翻車機常見故障原因及處理見表2。
表2 翻車機常見故障
故障現象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翻車機不能翻轉 1.相關電源開關未合
2.聯鎖條件不具備
3.有過載保護開關動作 1.合通有關電源
2.檢查處理,滿足聯鎖條件未
3.查找過載保護動作原因,處理故障后恢復保護開關
翻轉過位或返回時對不準 1.主令控制器工作錯誤
2.渦流制動器不正常或渦流電流不合適
3.操作臺上渦流能使旋鈕左旋 1.重調主令控制器
2.用耳聽目測渦流是否投入,分 析未投入原因;若未投入,檢查空氣開關是否合閘
3.重調渦流電流
翻車機液壓系統不能正常工作 1.有關電源線有問題
2.聯鎖條件不具備 1.檢查相關電源
2.檢查處理,滿足聯鎖條件
遷車臺不能行走 1.有關電源未合
2.保護開關動作
3.聯鎖條件不具備
4.機械抱閘未打開 1.合通有關電源
2.查找過載保護動作原因,處理 故障后恢復保護開關檢查電源,及復位過載保護
3.檢查處理,滿足聯鎖條件
4.檢查處理抱閘未打開原因
翻車機翻轉不能啟動或翻轉到某個角度停止 聯鎖保護條件不具備 逐項檢查啟動翻車機翻車機應具備的條件,處理未滿足條件的故障原因
翻車機靠板不動作 1.靠板原位信號丟失
2.油缸不動作或拉力不夠 1.檢查處理限位開關
2.檢查處理液壓系統
翻車機夾緊架不動作 1.夾緊架原位信號丟失
2.油缸不動作或拉力不夠 1.檢查處理限位開關
2.檢查處理液壓系統
撥車機掛重車列后不走行 1.制動器未打開
2.聯鎖條件不具備 1.檢修處理制動器
2.逐項檢查啟動翻車機應具備的條件,處理未滿足條件的故障原因
油缸排量異常 8. 油泵轉向錯誤
9. 油箱液位低
10. 泵轉速過低
11. 粘度過高(油溫低)
12. 進油管或吸油管道過濾器堵塞
13. 進油管路積有空氣
14. 進油管漏氣
15. 軸式轉子損壞
16. 葉片在槽內卡住內泄 1.檢查銘牌,更正油泵轉向
2.檢查液位,不足則補充
3.檢查電機是否工作正常
4.檢查油溫,油溫低則加熱
5.清洗濾油器,清洗管路
6.自排油側接頭部防氣旋轉油泵以其吸油排氣
7.密封圈類損傷或管路松動,更換密封圈和擰緊螺栓
8.更換新件
9.拆開油泵,取出轉子,除掉灰塵,清除毛刺,檢查配油盤
表2 翻車機常見故障(續)
故障現象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泵噪音過大 1.油粘度過高(油溫低)
2.油泵與吸油管接合處漏氣
3.泵傳動軸處密封不嚴進氣
4.吸油濾油器堵塞
5.油泵與電機軸不同心
6.油中有氣泡 1.檢查油溫若低加溫
2.檢查漏氣部位,加固或更換墊圈
3.在傳動軸端部加油,如有噪音變化,更換軸封
4.取出濾油器清洗,清洗進油管
5.允許不同軸度0. 1mm
6.檢查回油管是否在油中以及是否與進油管充分分離
液壓閥不動作 1.電磁閥線圈工作不正常(電磁力不足或線圈內有雜質)
2.控制閥工作不正常 1.檢查電器信號,控制壓力,線圈是否過熱,或更換電磁鐵
2.檢查閥內滑閥與閥芯配和是否合適,內漏產生背壓閥內存有雜質、鐵銹等,清洗、修正或更換
油缸速度達不到規定值 1.流量不足
2.壓力不足 1.檢查流量調節閥和油泵的排量是否正常,調至正常值或更換
2.檢查壓力調節閥和泵的壓力是否正常、調至正常值或更換
制動器失靈 1. 調整螺栓松動或銷子脫落
2. 閘瓦磨損嚴重或有油污
3. 電源故障或推桿故障 1.調整螺絲
2.更換閘瓦,去除油水
3.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撥車機大臂起落過程有振動沖擊 1.大臂起落時間間隔太短
2.蓄能器充液不足,卸荷閥切換壓 力超出曲線范圍 1.按規定節拍操作,大臂起落時 間不少于1—2分種
2.適當調高卸荷壓力
3.檢查、修復或更換卸荷閥
撥車機大臂起落無緩沖或起落不到位 比例方向流量閥,閥芯被異物卡住,電磁鐵電源線接觸不靈或損壞 1.拆卸檢修使閥芯在閥內運動自如
2.檢查接線、接好電源
3.更換比例方向流量閥
1.12 翻車機的維護
1.12.1 翻車機
1.12.1.1 定期檢查托輥裝置,保證螺栓聯接情況和托輥裝置中軸承使用情況良好,各軸承處溫升符合要求,小于50°C。
1.12.1.2 檢查電機、減速機、制動器地腳螺栓的聯接情況。
1.12.1.3 檢查、檢修夾車和靠車油缸的活塞密封情況,如果壓車臂在靜止時自動下落,靠車油缸在翻卸時松動則說時明油缸內泄嚴重,應更換油缸密封件。定期檢查左、右壓車梁中螺栓聯接情況,重點檢查該橡膠板處所用螺栓。定期檢查夾車機構中異損件使用情況,發現要及時更換。
1.12.1.4 定期檢查轉子圓盤中螺栓聯接狀況,包括軌道壓板。定期檢查該齒條使用情況,卡板螺栓是否松動,齒條齒面若磨損嚴重應及時更換。齒輪齒條中心偏差≤8mm,齒輪齒條齒厚磨損≤10%。
1.12.1.5 檢查更換液壓油,加油時液壓油應用過濾精度為100um的濾油器過濾。液壓系統無漏油現象,液壓油溫小于60°C。
1.12.2 撥車機(重牛)、推車機(空牛)
1.12.2.1 應經常觀查壓力表,重調機擺動油缸回路壓力9MPa~12MPa,平衡油缸回路壓力5.5MPa~10Mpa,在壓力表超過所規定值時應適當調整壓力檢查原因并及時消除故障,以免損壞設備。如設備有液壓油泄漏的現象,應找出原因并及時消除泄漏。
1.12.2.2 檢查固定螺栓是否有松動現象,如有松動應及時擰緊。
1.12.2.3 定期檢查牽車臂中各聯接螺栓,防止其松動。及前、后鉤中緩沖墊片的使用情況,適時予以更換。剛性、彈性行走輪和導向輪的螺栓聯接情況,定期給軸承加油;并檢查軸承和油封的使用情況。經常檢查導向輪與導軌的間隙,若超出規定應及時調整(≤3mm)。
1.12.2.4 檢查齒條在全長范圍內的間隙,應檢驗齒輪齒條之間的側隙,保證在0.5mm~1mm之間,注若側隙小于此值,應調整導向輪或車體,以保證嚙合間隙。
1.12.3 遷車臺
1.12.3.1 定期檢查導向輪是否滾動靈活,否則應及時檢修,按規定加潤滑油。
1.12.3.2 定期檢修電機、減速機、制動器螺栓聯接情況,電機尼龍銷直徑磨損≤10%,軸承溫升應小于40℃。
1.12.3.3 定期給漲輪器加油并檢查油缸使用情況,并在檢修是適時予以更換。
1.12.3.4 銷齒與軌道平行度≤3mm,銷齒與輪頂隙為5±1mm。
1.12.3.5 遷車臺所有運轉部位,要經常檢查運動是否正常,潤滑是否良好,注意檢修軸承和各潤滑部位主要潤滑點,要經常檢查,及時加油。
1.12.3.6 檢修地面單向止擋器所有轉動部分,要經常檢查轉動是否正常,潤滑是否良好,各主要潤滑點要經常檢查及時加油。
1.12.3.7 檢修時注意車輛進入遷車臺與定位裝置的接觸速度必須小于0.6m/s。遷車臺應對軌準確,對軌偏差小于5mm。
1.12.3.8 檢修遷車臺時,無論遷向重車線還是遷向空車線,都必須保證有減速信號,即距離到位對準較近時,不得向同一側遷車,防止未經減速開關減速而高速回位對準時撞壞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