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的廢棄建渣也能重建新場鎮?是的,這是成都正開展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記者3日在大邑斜源鎮看到,鎮上的建筑廢棄物通過機器現場粉碎、篩分等,變成了再生骨料,用于日后新城鎮鋪設道路、廣場基層、制作再生磚、混凝土骨料等。據了解,這項工程是成都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的先期試點。
大邑縣斜源鎮結合場鎮改造和土地整理,原有房屋已全部拆除。現場的一座施工工地,已有5000余方建筑廢棄物通過現場粉碎、篩分等,變成了再生骨料,交與斜源鎮在日后的建設中用于鋪設道路、廣場基層、制作再生磚、混凝土骨料等,這即避免了污染,又節約了資源。現場負責人介紹,經測算,斜源鎮的建筑廢棄物現場處理率可達95%,基本實現“零排放”。據介紹,目前全國每年超過18億噸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中,土的比例30-35%、廢混凝土5-10%、碎磚瓦60%。而當前成都舊城改造、道路(地鐵)建設、基坑開挖等每年產生的建筑廢棄物數量巨大,且不易降解。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成都市的水體、土壤和大氣環境。

圖為正在處理建筑垃圾的移動破碎篩分設備

“我們學習國外及我國東部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市建委負責人說,通過促進建筑廢棄物處置方式的提升轉變,實現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據介紹,斜源鎮位于大邑縣城西北,鶴鳴山道源圣城與花水灣溫泉之間,場鎮住戶約1065戶,本次計劃修建房屋約12萬平方米,從地理位置、建設規模等方面均具有較好的發展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的條件。結合綠色建筑行動工作,成都市建委擬將斜源鎮作為成都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的先期試點,按照《成都市綠色建筑行動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地采用建筑工業化、被動式節能建筑、綠色建材、綠色施工、綠色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等一系列綠色技術和措施,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
相關新聞:
成都試點建筑垃圾無害化處理 建設費節約一半
移動破碎篩分設備助力成都建筑垃圾再利用
山東聊城將推廣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