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費者購買上海遠華圓錐破碎機后一直無法正常使用,向廠家反映后,廠家卻總是以盡快修好設備供客戶使用推托,而且一拖就是3個多月。在廠家所謂的遠華加工基地內,除了擺放著一臺圓錐破碎機樣品外,記者再也沒看到圓錐破碎機生產工藝和該產品的原材料。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空殼加工基地,卻曾經讓迷信上海貨的溫州個體老板葉阿豐深信不疑。
溫州老板葉阿豐,為當地基建公司提供石子已達20余年。為擴大企業生產,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于今年初就開始多方找尋圓錐破碎機生產廠家,以期買到質量有保證的產品。5月份,有家河南鄭州的企業主動聯系上了葉阿豐,向他推銷型號為120的破碎機,單價為32萬元。他考慮到這家企業離自己太遠,惟恐售后服務、配件跟不上,最后他拒絕了該家企業。
6月份,他來到上海遠華路橋機械有限公司,得知對方是上海公司,產品又是上海貨,在型號相同的情況下,遠華公司生產的破碎機比鄭州的貴了7.8萬,但葉阿豐還是選擇了遠華的產品。回想起當時選擇的原因:"只怪自己迷信上海貨!"原來,在葉阿豐當年成家時,上海產的縫紉機、自行車和手表是當時流行的結婚幾大件。這些產品不但質量好,而且還代表了社會身份,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可惜當時由于太窮,只能望上海貨興嘆。當年因為窮,只能放棄上海貨,現在企業要發展,機會不能再失去了。于是,6月30日,葉阿豐與上海遠華路橋機械有限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葉以39.8萬元的價格購買了對方圓錐破碎機,對方保證按QB標準生產該產品,機架、機殼部件終身保修。
7月下旬,破碎機運到葉阿豐在永嘉的工地。但遠華公司安裝工人將機器安裝后,卻無法正常試機。讓葉想不到的是,安裝工人卻電話向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一家油泵廠尋求幫助,而不是向本廠咨詢。河南焦作那家企業隨后派出一位李姓工人來到工地,修畢油泵,還是無法試機。他告訴葉,他自己只能修理液壓,對破碎機不懂。
葉再把機器不能用的情況反映到遠華公司,他卻接到河南鄭州一家公司的電話,詢問破碎機的情況,生氣的葉阿豐當即告訴對方:"我買的是上海遠華公司產品,不是你們的貨,與你們無關!"
這時,葉阿豐才發現,隨機附帶的5本說明書中,其中有4本都是河南鄭州廠家的,只有一本是上海遠華的。葉開始懷疑,自己購買的到底是不是上海貨?
而此時,由于多次試機不成功,造成葉阿豐巨大經濟損失:油料損失1.4萬元、住宿招待費用6000余元,還有其他損失2萬多元。由于無法生產,同其他企業簽定的合同無法供貨賠償對方違約金1.5萬元。
無奈之下,葉阿豐向記者投訴。8月23日,記者來到上海,按照遠華公司產品宣傳資料上的地址--上海中興路960號找去,卻發現根本沒有該公司。記者通過種種努力才最終在上海寶山區的一個工業園區找到該公司。
售后服務部的王先生接待了記者的采訪。他告訴記者,他們能做的是繼續派人幫葉阿豐把機器調好,至于機器不能正常使用給他造成的損失,公司則不會負責。記者向王索要破碎機的產品檢測報告,他聲稱有,但在技術部,而技術部負責人因為出差所以不能提供給記者。讓記者奇怪的是,在該企業記者除發現一臺圓錐破碎機的樣品外,再也沒有發現生產該產品的其他任何配件和設備,王告訴記者,破碎機是訂單生產,有需要的才生產,所以才看不到配件。更讓記者不解的是,在該公司,記者沒有發現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葉阿豐購買破碎機后,遠華公司也只為其提供了收據,而不是正式發票。
8月23日夜,葉阿豐趕到上海遠華公司,雙方進行了協商,但未果。24日,記者陪同葉阿豐向寶山區工商分局進行投訴。工商局市場合同科金科長接待了投訴。他經過查詢發現,遠華公司的注冊地址為上海金山區,而在寶山區的遠華公司沒有經過工商注冊。"包括你在內,今年到我這里投訴這個企業的已經是有三次了!"金告訴記者,工商局就這起糾紛先進行調解,同時要對遠華公司不進行工商注冊的情況進行處罰。9月初,葉阿豐告訴記者,在工商局主持下,他和遠華公司的調解沒取得結果。"遠華同意繼續修理,再賠償1萬元。"而葉的要求:要真正的上海貨,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顯然雙方的差距太大。
另據記者了解,日前葉阿豐已向寶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該局負責投訴的負責人說,葉阿豐沒有提供正式購貨發票,同時葉阿豐已向區工商局投訴,他們決定不重復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