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全國汽車及零部件累計進出口總值達到170億美元,其中進口總值95億美元,出口總值74億美元,凈進口達21億美元。汽車商品進出口走勢出現反差,進口較2007年四季度增長2億美元,而出口較2007年四季度下降12億美元。
整車進口首次高于零部件
一季度整車進口達到37.6億美元,同比增長91%,汽車零部件進口36.4億美元,同比增長13%。整車進口首次高于零部件進口的金額成為進口主力。
受到匯率的影響,我國汽車進口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使進口整車有了價格優勢。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國外高端車型開拓我國市場的助推器,而且對于目前仍需要大量進口關鍵件、高附加值件,以進口組裝為主的中國汽車業來說,總體上還是可以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以美元和日元結算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進口可享受到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巨大好處。
進入2008年后,中國進口豪車市場的增長突然加速,主要豪車品牌銷量增幅甚至超過進口車市場的增幅,達到了82%。雷克薩斯依然排在第一位,排在其后的是奔馳、寶馬、大眾、沃爾沃以及最后進入中國市場的英菲尼迪。
海關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相關汽車進口的驗證管理辦法延至4月1日正式實行,部分企業在新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前的過渡期內突擊進口,是汽車進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據悉,一季度進口汽車類型中,小轎車和越野車各占半壁江山。自日本、歐盟、韓國和美國四大傳統市場進口的汽車,占了上海口岸汽車進口總量的92%以上。同時,來自商務部的消息稱,四川、湖南、安徽、福建等各省的汽車出口總額有了較快增長。
整車出口競爭力下降
和進口車市場持續的攀升相比,汽車出口增長處于減速狀態。今年一季度的出口為17.9萬輛,低于2007年四季度的19.9萬輛。
一位客車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認為,由于人民幣升值,產品的價格優勢有所減弱,汽車出口利潤越來越低;同時,由于國內客車企業在現階段處于市場開拓期,性價比尚未得到國外市場的廣泛認可,這就進一步促使國內客車企業轉而大力開發國內市場。此外,國際社會對環保、節能、安全性能等標準的調整,也對國內客車企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介紹,從以往的經驗看,客車企業出口需要克服的問題集中在售后服務方面,這種問題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變得更加突出。除此之外,上游產品的漲價、運輸成本的上升也不斷刺痛客車行業的神經,其中鋼材價格的變動對客車行業影響較為明顯。而國外的新政策法規和針對中國的出口抑制政策也造成了較大影響。
(源自:華夏時報)
(源自: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