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目前,已投運的火電機組總裝機達1435萬千瓦,每年向北京、華北和華東等地區輸送電量占總發電量的80%以上,年均產生粉煤灰約1000萬噸,預計到2025年產生粉煤灰將達到1350萬噸。如何處理巨量的粉煤灰,成為錫林郭勒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粉煤灰等工業固廢就地轉廢為寶是最直接的辦法。
在錫林浩特市興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標準化廠房里,生產線正忙碌地運轉,一塊塊蒸壓加氣塊不斷成型,這些加氣塊的原材料就是電廠排出的粉煤灰,經過設備磨細、攪拌澆注等工序制造而成,具有輕質、保溫、縮短建筑工期等特點。
錫林浩特市興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理盧學超:“我們分一期二期三期建設,在這三期全部建設完成以后,粉煤灰能消納252萬噸,脫硫石膏能消納到132萬噸,基本把錫林浩特電廠所有出的這些粉煤灰跟脫硫石膏基本就全部都處理掉。”
從廢料到原料,從“單一消耗”到“循環利用”,這種綠色、創新發展模式正在錫林郭勒盟精彩呈現。目前,錫林浩特市家鵬加氣塊混凝土砌塊及板材、西烏源豐實業年產20萬噸輕質抹灰石膏砂漿等項目正在建設,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處理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工業固廢100萬噸,預計今明兩年相繼建成投產。
但粉煤灰建材產品受市場容量、運輸半徑等因素制約,行業發展較困難。為了拓展粉煤灰綜合利用途徑,錫林郭勒盟建立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粉煤灰基土壤調理劑院士專家工作站,褐煤及粉煤灰、脫硫石膏基礎數據庫,探索提高粉煤灰產品附加值。
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褐煤粉煤灰工程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里,負責人劉樹森正在做工業催化劑的性能評價,把粉煤灰作為催化劑載體是他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褐煤粉煤灰工程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劉樹森介紹:“我們把粉煤灰作為載體用到了催化劑的制備過程中,一般用的載體恰好就是粉煤灰里面比較多的氧化硅、氧化鋁,現在粉煤灰里面80%以上都是氧化硅和氧化鋁,我們拿它做載體來用,它最大的特點是耐高溫,這個(把粉煤灰作為催化劑載體)是它比較好的一個應用去向。”
錫盟工業和信息化局節能與綜合利用科科長王琦表示,要依托高校的科技和人才優勢,開展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科技攻關和技術轉化,以環保倒逼轉型發展,把固廢綜合利用作為新興產業來培育,推動“產學研用”綠色、循環一體化發展。
目前,錫林郭勒盟粉煤灰及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途徑主要有生態化處置、外運銷售、建材生產、灰場填埋等。為了處理和利用好固廢,實現可持續發展,錫林郭勒盟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項目審批、資金、信貸等方面大力支持粉煤灰應用研究和綜合利用。今年計劃新續建的6個重點公路項目中,明確了粉煤灰使用計劃、標準和使用量。同時,積極與盟外用灰企業對接,與盟內產灰企業協商合作推進外運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