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總結凝練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等10個典型經驗模式。“十四五”時期盤錦深化“無廢城市”建設,鞏固試點經驗成果,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固體廢物全流程管理中,重點推進石油石化行業廢棄物(黑色)源頭減量化和高值化利用,危險廢物(紅色)源頭減量化,農業廢棄物(金色)生產綠色化、過程回收規范化及綜合利用高值化,生活源固體廢物(藍色)協同化處置,2023年盤錦“五色錦”模式初現。
優化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格局。盤錦高新區及遼濱經開區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園區,新增省級綠色工廠2家,全市共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14家。遼濱經開區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改造工程通過省級驗收,建成5G智慧園區管控平臺,實時把控企業固廢余量和達標情況。進一步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全部實施綠色修井作業,提升清潔生產綠色作業水平,單井作業油泥產生量同比下降50%,源頭減少含油污泥產生量約670公斤,鉆井泥漿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建立農業固體廢物收運處置體系。充分發揮盤錦大米、河蟹品牌帶動優勢,推廣稻蟹生態種養模式。推動盤山縣和大洼區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押金制回收處置試點,全年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29噸。以就近還田為主、“五化”為輔,實施盤山縣和大洼區秸稈綜合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立以盤錦恒冠秸稈飼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秸稈收儲運中心,全市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覆蓋率達到50%以上。實施大洼區、盤山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78%以上。新增省級美麗宜居村21個,累計建成省級美麗宜居村156個。

完善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進一步拓展盤錦固廢綜合處理園區功能,建成爐渣綜合利用項目,統籌城鄉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廚垃圾及醫療垃圾等主要生活源固廢的收運處理,實現末端多源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實現物質、資源循環梯次利用,形成園區物質及工藝的完整循環鏈條。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成立盤錦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覆蓋率達到100%。

破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難題。2023年,全市新建綠色建筑51.4萬平米,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2023年全市新建裝配式建筑10.59萬平方米,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為23.63%。積極推進興隆臺區10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填補全市建筑垃圾處理空白。

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推進國企、大型民企根據需要自行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進行源頭減量,華錦廢堿液處理、遼河石化污泥回煉等減量化項目已建成,建設10萬噸/年油泥處置項目,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023年危廢規范化管理評估省級評估結果為第一檔。
2024年,盤錦市將持續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盡快建成投產,補齊建筑垃圾處理短板,進一步打造遼河油田“無廢礦區”,建立健全農業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體系,打造“無廢城市”盤錦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