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2023年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擇優推廣12個案例,打造和宣傳壯鄉生態修復新樣板。據悉,2021年廣西首次推出10個典型案例。
上述12個案例為南寧園博園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遺棄礦坑“重獲新生”、柳州市城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有效擴大城市藍綠空間、桂林市臨桂區桃花江開展近自然生態修復重現十里桃花盛況、荔浦市英山采石場因地制宜實施廢棄礦山綜合治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靈川縣新型現代農業旅游業發展、賀州市可達山廢棄礦山變良田秋光瀲滟拂稻香、防城港市開展西灣紅沙環海堤生態化建設促進生態與減災協同增效、武宣縣風門坳多星采石場生態修復成效明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推永仁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崇左市卜花村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彰顯政策集聚效應、龍州縣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項目中著力提升耕地質量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崇左市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觀鳥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案例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是一批多類型、生態效益好、生態產品價值高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其典型做法和實踐模式可復制、能推廣,具有較強的示范引領效應。
為突出案例的典型性,每個案例均包含引言、問題、措施、成效四部分,詳細歸納總結提煉了各自極具特色的修復措施和建設模式,為促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提供了新的參考借鑒。
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示范引領作用,廣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示范推廣”的基本原則,通過創建“兩山”成果轉化生態修復樣板,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廣西建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