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設備管道連接、電纜橋架鋪設、電氣設備安裝。預計開春可進入調試階段。”山西華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安環經理郭華威介紹。
時至大寒節氣,山西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機械轟鳴,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山西華星8萬噸/年廢催化劑等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迎風冒寒沖刺建設進度。

山西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工作人員迎風冒寒沖刺建設進度。
據了解,上述項目總投資2.1億元,建設有生產車間、原輔料庫房、生產設施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儲運工程、環保工程、輔助工程等。其可收集并無害化處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催化劑等,進行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
襄垣礦產資源富集,其中已探明煤炭儲量逾75億噸,是山西煤炭、煤化工大縣。近年,該縣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探路循環經濟,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矸石、粉煤灰、電石渣、廢催化劑等廢棄物“變廢為寶”。
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采用北京科技大學研發的新技術,將電石渣轉化為工業氫氧化鈣、酸性廢水廢液中和劑、脫硫劑等工業必需品,建成干法電石渣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環保項目,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鋼鐵、污水處理等行業。
“年處理60萬噸電石渣,相比之前的工藝,能減少消耗80萬立方米的采石量、8萬噸燃煤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6萬噸。”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偉介紹。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治市宏瑞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噸噸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與一定數量高分子材料和功能助劑按比例混合,經自動配料、熱混、擠出、冷卻定型等工序后,一塊塊新型板材便火熱“出爐”。

山西襄垣“變廢為寶”,啟動一批工業廢棄物回收利用項目。
當前,襄垣啟動新型固廢基透蓄水材料、煤矸石制備綠色家居裝飾材料等一批工業廢棄物回收利用項目,并與山西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在循環經濟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從工業廢棄物中找到“金疙瘩”。
同時,襄垣“筑巢引鳳”完善創新鏈,形成“人才引進+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創新模式,推動“產學研用”綠色、循環一體化發展。
“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把襄垣化工企業產生的廢催化劑進行合理處置,在‘變廢為寶’的同時,減少危險廢物長途運輸的風險,還可帶動200余人就業。”郭華威介紹。